智通財經APP獲悉,9月26日,傅利葉智能宣佈,通用人形機器人GR-1開啓對外預售。據悉,GR-1身高1.65米,體重約55公斤;擁有高度仿生的軀幹構型和擬人化的運動控制,搭載自主研發的FSA一體化執行器,全身總關節執行器數量達44個,最大關節峯值扭矩達230N.m。應用場景包括科研教育、AI具身智能本體、演藝展覽、醫療康復、安防巡檢、迎賓接待等。業內人士認爲,在政策和技術的雙加持下,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醫療、家庭服務等領域具有巨大應用空間,預計到2030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約8700億元。

傅利葉智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顧捷認爲,由於工業、康復、居家、科研等多應用場景潛能巨大,遠期通用人形機器人需求量將遠高於目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傅利葉智能希望在一兩年內實現量產交付,期待三年左右機器人能夠靈巧地完成一些通用任務,5-10年實現機器人真正走入普通人家庭。

9月24日,Tesla Optimus通過社交平臺發佈視頻,展示了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最新進展。Optimus(擎天柱)現在可以自主地對物體進行分類了,其神經網絡訓練是完全端到端的,即直接從視頻輸入中獲取信息,並輸出控制指令。

業內人士表示,現階段,國產機器人與國外領先機器人的差距最大的地方在電池續航方面,至於基礎性能諸多方面已與特斯拉的‘擎天柱’處於同等水平,甚至有部分廠商能做到讓機器人的自由度更多、重量更輕。在技術的快速發展下,無論是人形機器人的性能,還是其內部零部件的設計,都在不斷地邁向更高的水平。

據瞭解,人形機器人是一種模仿人類外形和行爲的機器人。產業鏈的上游爲基礎原材料以及零部件,中游爲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下游爲不同應用場景。核心零部件佔工業機器人成本超70%,其中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分別佔比約36%、24%、12%。考慮到人形機器人相較於傳統工業機器人自由度大幅提升,預計減速器、電機成本佔比將會更高。

人形機器人加速向商業化邁進,不少公司扎堆佈局搶佔先機。除了傅利葉智能外,純米科技推出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DaQiang,基於純米自研算法,具備身體平衡和完成多種基礎行動指令的能力;宇樹科技最新推出的H1人形機器人引起了OpenAI聯合創始人Karpathy的關注;華中數控也表示,在機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中,除了減速器外,公司全部實現自主研發,核心自主創新佔比超80%。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隨着出生率下降、人力成本抬升,人形機器人空間廣闊。預測全球2025年人形機器人初步商業化,銷量3萬臺左右,2030年這些領域就滲透率1.5%~2%對應存量需求230萬臺,新增需求超100萬臺,2035年銷量有望突破1000萬臺。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可期,是未來成長大賽道,投資思路分爲三個層面,一是特斯拉機器人供應鏈,二是中國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三是有望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其他零部件供應商。核心標的推薦特斯拉tier1供應商三花智控等,以及國產機器人本體廠商博實股份,建議關注其他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潛在標的,包括諧波減速器-綠的諧波等。

相關概念股:

小米集團-W(01810):8月14日,小米發佈第二代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2。雷軍介紹,外觀上,CyberDog2接近真狗外形,AI自主學習模擬3萬隻機器狗並行訓練;配備12個CyberGear微電機,AI自研平衡動態算法,AI多模態融合感知決策系統;支持手勢互動,語音控制,人臉識別,AIoT聯動,融合跟隨避障;系統代碼開源,結構圖紙開放,功能接口開放,可視化編程,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CyberDog2售價12999元,該產品定位開發平臺。

微創機器人-B(02252):7月6日至8日,第六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微創機器人攜“圖邁”胸腔手術機器人亮相展區。據悉,“圖邁”已在全國20個省份、40多家醫院累計完成超1000例機器人輔助臨牀驗證手術,全面覆蓋胸腔、腹腔、盆腔的高難度複雜術式。

百度集團-SW(09888):8月14日,極越對外發布消息稱,吉利和百度聯手打造的“汽車機器人戰略合作項目”宣佈迎來重要進展,吉利旗下全新汽車機器人品牌“極越”正式發佈,首款車型命名爲“極越01”。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