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上海市場成交數據在“認房不認貸”落地之後的幾周內起起伏伏。

據中原地產數據,8月28日至9月3日一週,上海新房成交面積27.71萬平方米,環比增加113.98%;經過新政的強脈衝之後,9月4日-9月10日一週,新房成交僅5.66萬平方米,環比減少近80%;新政後的第三週,環比再次增加了53%。

對於這三週的市場反應,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四個一線城市全部落地“認房不認貸”超過市場預期,對信心提振作用也非常大,效果立竿見影。新房市場反應比二手房強烈,尤其是500萬-700萬元的首次改善產品帶看、下定等改善最明顯。三週之後雖然新增來客數量過了高峯期並且出現回落,但絕對量仍要高於政策落地前,說明政策還在發揮效力。

豪宅從“躲着賣”到“求聯絡”

“認房不認貸”新政出臺前一日,上海第八次以集中批量供應的方式推出26個樓盤項目、共8444套房源,距離上一次集中推盤不足一個月。

9月1日,上海官宣“認房不認貸”,市場一度情緒亢奮。但很快,第八批入市新盤認購率讓大家發現:原來別人和自己一樣在觀望。

每經記者發現,已認購的23個項目中,位於浦東張江板塊的中建御華園等2個項目已經開盤售罄,中建御華園147套房源吸引了313人組客戶搖號,入圍分數達到了87分高分;位於青浦的華髮蟠龍四季,推出409套房源,總認購戶達到1220組,同樣觸發積分。但松江板塊的萬科海上印象、閔行的中鐵建&萬科朗拾花語,開盤認購率僅有73%;寶山區的四季都會認購率更是低至44%。

被戲稱爲上海“宇宙中心”的唐鎮板塊,新政以來,浦發唐城置業顧問小楊已經賣掉了七八套新房。他告訴記者,項目是7月份開盤的,推盤300套,兩個月不到去化了兩百多套,新政之後客戶到訪突然增多了,銷量也好了。但記者在現場看到,新政後第三週,雙休日的售樓處只有零星一兩組客戶,樣板房區域也空空蕩蕩,幾乎沒什麼人蔘觀。

以往火熱的市中心豪宅,分化也越發加劇。

9月25日,上海徐彙區網紅熱門樓盤雲錦東方三期二批次加的105套房源,在當日下午搖號至244號左右時全部售罄,單套最高總價9618萬元。值得留意的是,該項目入圍分數高達118.32分,是上海市實行積分制度以來首個滿分盤。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認爲,雲錦東方將成爲上海新房市場回暖的風向標。“一是,政策層面對於高端樓盤尤其是高積分的高端樓盤已不再限制,允許高端樓盤推售了;二是,雲錦東方的熱銷爲9月的上海樓市加了把油,預示新房市場也會加速回暖。”

而剛剛結束認籌的上海內環內14萬+豪宅海玥黃浦源也發佈公告,本次認購比例小於2.5:1,不進行積分排序。市場最火熱的時候,上海豪宅都是“躲着賣、藏着賣”,甚至難覓售樓處的蹤影,如今,置業顧問卻在蓄客階段主動在社交平臺推廣自己的聯繫方式,求聯絡。

“不要積分不限售,你來了就有機會上車。”海明黃浦源銷售安晴在視頻裏如是說。

上海市區內環內稀缺地塊的中海海上合集二期,單價12.1萬元/平方米,也在新政後發起了認籌,一期開盤售罄的情況下,二期儘管認籌良好,但也只觸發了搖號,並沒有觸發積分。

“從目前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來看,9月成交量有望達到80萬平方米,明顯高於8月份63.23萬平方米。隨着第八批次、九批次成交併網籤,預期10月份維持80萬-90萬平方米沒有什麼問題。而到了年底最後兩個衝刺年度業績的階段,上海樓市成交量起碼不會低於10月份的成交量,甚至來一個成交量翹尾的行情也是可以期待的。”張宏偉提出。

二手房掛牌價降了500多萬

二手房市場則面臨集體降價的“競爭”。

“二手房市場目前還處在博弈階段,大部分是賣掉手上的二手房後去購置新房的人羣。”張文靜表示。

記者走訪多家中介時觀察到,市區內多個熱門小區掛牌單價已經悄然下跌。市區內中環間90平方米2房2廳掛牌總價比上半年下跌了100萬元不止,郊區二手房跌幅則更大,青浦白鶴鎮綠地時代名邸,62平方米左右的次新房成交總價降至130萬元,比最高峯跌去了20萬元。

諸葛找房小程序顯示,二手房新增房源數量仍然在上升,並且掛牌均價比8月份下降9.64%。按照周度價格走勢來看,這一下降趨勢從今年3月開始,進入下半年降幅則更快。

近期的掛牌房源中,降價房源佔絕大多數。上海21世紀房產的李小憶告訴記者,“新政以後帶看量多了一些,成交也多一些,但並沒有大家想象中或期待中那麼火爆,房子其實還是挺難賣”

膠着,成爲現下市場的常態。

而在二手豪宅市場,“持幣砍價”已經成爲準買家的標準操作,中介遇到買房客戶,則是直接安排車接車送。

記者在陪同準買家餘女士看房時,中介小許向記者展示了世茂濱江一套高層江景房的降價歷程:2022年6月份掛2600萬元,之後一路降價,到今年8月31日已經降了500多萬元,現在2030萬元。

不過,在9月11日前後幾天,世茂濱江花園的確成交了3套,其中一套1850萬元含車位,刨去產權車位價值約50萬元之外,房價大約在1800萬元左右。

小許坦言,新政雖然對老破小貸款有利好,但有個重要問題,拋盤太多了,二手房日均網籤量明顯提升,但預期中的新房熱度卻不及8月份。

“意味着‘上車’門檻降低了”

在餘女士看來,“認房不認貸”意味着“上車”的門檻降低了。

“不是貸(款)幾成的問題,而是我貸了這些錢,能不能還得起?貸款7成和5成中間差了300萬元,每個月要額外多出2萬塊錢還貸壓力,所以對於上海的工薪階層來說,其實能給到的助力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對於餘女士提到的問題,一位買房人這樣說:我自己的解決方案是“降低預算、不上高額槓桿。”

不過,在一個300多人的買房羣,大家對政策工具箱還有更多期待:

“希望放開限購,取消積分制。”

“影響不大,就等上海放開對非滬籍的限購。”

“借了錢總歸要還的。我希望取消限購。”

也有人認爲,“對置換羣體友好,會把置換計劃提前,對當前遇到的困難,無非就是賣不掉,放寬心態,賣不掉明年再賣唄。”

有兩個孩子的何寧告訴記者:“新政還是有特別意義的,我會賣了置換成首套首貸,但困難是現在房子感覺很難賣出去,沒辦法,只能告知所有中介慢慢賣。”

“認房不認貸受益最大的兩類客戶,一個是過去在其他城市有過貸款記錄的上海無房家庭,另一個是換房家庭,而這兩類需求的特點意味着入市及換房週期需要一個過程,疊加網籤數據有滯後,預計9月底-10月銷售數據逐步好轉。”陳文靜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