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面对国际米价节节攀升的状况,亚洲的大米进口国正在持续感受压力,也进一步体会到“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的紧迫性。

面对全国范围内民众紧张采购本土产大米的状况,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本周一召集农业及食品安全部长穆罕默德·沙布等人召开会议,并推出多项干预措施。

会后在接受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Bernama采访时,安瓦尔表示政府将向军队、学校等政府设施提供4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6.1亿元)的补贴,供他们使用进口大米,减少国产大米的供应压力

马来西亚总理更是公开警告称将“逮捕任何囤积大米的人”。安瓦尔强调:“任何胆敢实施这种利用人民苦难行为的人,都将面临法律的全面制裁”。

大马限价已是东南亚最低

马来西亚民众抢购本土大米的核心原因还是便宜。农业部长穆罕默德·沙布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该国对本土产大米设定了每公斤2.6林吉特(3.97元)的价格上限,这也是东南亚地区最便宜的价格。同时由于国际米价节节攀升,马来西亚国家稻米公司从9月1日开始将进口白米的售价提高了36%。根当地媒体报道,在9月底的时候,当地市场进口白米的售价大致在10公斤30-70林吉特之间

马来西亚的大米自给率大约为7成,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需求得靠进口来满足,这也是民众急着要去超市抢购本土大米的原因。

穆罕默德也强调,现在包括印度和18个其他国家或地区,都开始采取大米出口限制措施来优先照顾本土需求,此举推高了大米价格。不过他也强调,目前马来西亚并不缺米,只不过请民众不要恐慌囤米,需要多少买多少就够了。

马来西亚农业部长也进一步表示,政府将加强对批发商和超市的监管,来确保不存在囤积大米的情况。另外政府也将会对市售的大米进行采样,以查找黑心商人将国产大米掺杂在进口大米中获取不法利益的行为,并施以重罚。

穆罕默德也提到,从本周三开始东盟农业和林业部长将齐聚一堂举行“10+3”会议,届时会上也会讨论大米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

着手扩大本土产能

面对愈演愈烈的米价问题,马来西亚政府除了补贴进口外,也在想办法扩大本土产能。

马来西亚农业和食品安全部副部长陈泓缣(Chan Foong Hin)上周对议会表示,政府已经对多州的大规模稻田采取措施,预期能够将平均亩产从5吨提高到7吨

陈泓缣表示,政府推出的新举措包括在两年内种植5季稻谷(通常为每年2季),这样到2030年马来西亚的稻米自给率能达到80%。另外,马来西亚政府计划研发能在75天内收获的新型稻苗,这类秧苗对极端天气和病虫害有着更强的抵抗力。

马来西亚本土智库默迪卡中心的分析师Fakhrurrazi Rashid在9月时曾指出,这次的大米危机将会是马来西亚政府重新审视食品安全政策框架的机会。他解读称,这次的情况令许多人感到震惊,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因为马来西亚一直依赖进口大米来满足需求。所以马来西亚不应该等到冲突或者危机发生时才采取行动,同时应向民众更清晰地传达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