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688256.SH)頻頻遭遇“清倉式”減持。根據披露,累計減持金額高達數十億元。股價方面,6月下旬以來也在跌跌不休。如此背景下,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博士出具不減持承諾,與此同時公司也祭出了回購大招,有意穩住陣腳,後續這套組合拳的效力將如何?

寒武紀近期被股東減持的消息包圍。

9月22日公告,公司股東國投(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國投創業基金)曾持有739.99萬股,佔總股本的1.85%。不過最新情報顯示,國投創業基金已減持了大部分,只剩1176股未減持,佔比0.0003%,減持總金額爲14.82億元。

8月25日公告,公司股東蘇州工業園區古生代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古生代創投)曾持有公司股份597.54萬股,佔總股本的1.49%。不過在一番減持之後,目前古生代創投持股爲0,涉及減持總金額爲10.72億元。

在更早的6月8日,寒武紀也發佈公告稱,股東南京招銀電信新趨勢凌霄成長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南京招銀)和股東湖北長江招銀成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湖北招銀),曾持股311.46萬股和153.95萬股,而後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兩者分別清空了持倉,目前持股爲0,減持總金額分別爲3.88億元和1.91億元。

在年初3月14日寒武紀也有一份有關減持結果的公告。公告稱,原持有316.25萬股的股東寧波瀚高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寧波瀚高),佔總股本0.79%,也完成了清倉減持。前述古生代創投和國投創業基金同樣留下了減持記錄,涉及的減持總額超10億元。

在2月2日,寒武紀也披露了類似的減持公告。光是上述的幾筆減持總金額合計就超過了40億元。

不止如此。根據公開信息,寒武紀在2023年10月13日還有1380.6萬股限售股獲得解禁流通,此爲之前向特定對象發行的限售股。1380.6萬股相當於總股本的3.31%,共涉及限售股股東數量18名。

從股價上看,寒武紀從今年年初至4月20日,硬生生漲出了387%的漲幅,但之後兩個月在高位震盪之後,於6月21日調轉方向,拐頭向下,6月21日至9月28日區間裏,股價累計跌幅53.58%。而上述部分減持也正是發生在股價攀高過程中或高位震盪時。

或許是來自多方的壓力,9月26日早上8點14分,寒武紀披露,公司收到了來自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博士出具的《承諾函》。

公告稱,陳天石博士始終堅定看好公司前景,並與公司管理層一道恪盡職守,全力推動公司發展。基於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對中國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堅定信心,同時爲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陳天石博士自願承諾:本人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2億股),自本承諾函出具之日起至20241231日,將不以任何方式進行減持,包括承諾期間該部分股份若因資本公積轉增、派送股票紅利、配股、增發等事項產生的新增股份。

之後9月27日,寒武紀也發佈公告表示,公司9月26日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首次回購股份12.44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0.03%,回購成交的最高價爲129.00/股,最低價爲127.97/股,支付的資金總額爲人民幣1601.76萬元(不含印花稅、交易佣金等交易費用)。而根據2023年8月29日董事會通過的相關協議,寒武紀將以不低於3000萬元,不超過5000萬元的資金進行回購,回購價格不超過239/股,回購期限爲6個月。

不過9月27日和28日寒武紀的股價波瀾不驚,兩天跌幅分別爲-2.78%和-2.25%,未知節後寒武紀股價又將去往何方。

資料顯示,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3月15日,上市於2020年7月20日,保薦人爲中信證券,主營業務是應用於各類雲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寒武紀是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全球智能芯片領域的先行者,全球少數全面掌握通用性智能芯片及基礎系統軟件核心技術的企業。控股股東是陳天石,持股比例28.69%。

不過寒武紀的業績卻是不太好看,2017年虧損3.81億元,2018年虧損4104.65萬元,2019年虧損11.79億元,2020年虧損4.35億元,2021年虧損8.25億元,2022年虧損12.57億元,2023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5.45億元。也就是說寒武紀自上市來,就沒扭虧過。從分配方案看,上市來寒武紀也一直奉行“不分配不轉增”。

根據2023年半年報,寒武紀在研發投入上舍得下本錢,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4.83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爲421.56%。目前,該公司擁有980人的研發團隊,佔員工總人數的77.47%77.04%以上研發技術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寒武紀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與管理費用中股份支付兩項合計佔整體運營費用的79.77%。公司營收暫時無法覆蓋該部分費用,因此,公司尚未盈利,從短期來看亦將存在虧損繼續擴大的風險。但是,研發投入和對人才的激勵是立足於企業長遠發展而進行的投入,是支撐企業未來發展的基石,從長期來看亦是公司實現虧損收窄並實現盈虧平衡不可或缺的投入。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開拓市場,深耕行業客戶,加速場景落地,以降低虧損進一步擴大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