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日下午5点45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维斯曼(Drew Weissman),他们因为研发的mRNA技术,推动COVID-19 的 mRNA 疫苗发展而获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在10月4日发表于“华山感染”公众号上的文章中点评mRNA疫苗技术获得诺贝尔奖时称,“mRNA疫苗技术的落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盗火”,预示可能会带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变。

张文宏称,与历史上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以及重组蛋白疫苗不同,mRNA属于核酸疫苗,在新冠疫情中首次用于人类对抗疾病,系通过直接注射mRNA在体内表达特异性蛋白来保持持续的免疫应答,建立很强的免疫力。

——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剂全球第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2月18日,通过三个平台,至少已有七种疫苗在国家推出;其中,各国脆弱人群是最优先接种对象。与此同时,另有200多种候选疫苗仍在开发中,其中60多种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期。

从接种情况来看,根据Ourworlddata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14日,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量最高(9.04亿支),其次是美国(3.11亿支)。

根据Ourworlddata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14日,加拿大已经完成了总人口65%的注射,其次是英国完成了总人口61%的注射;再者是美国,完成了51.8%人口的注射。

整体来看,西方主要国家基本都完成了40%以上人口的注射。在亚洲,中国已经完成了总人口44%的注射,韩国完成了24.4%,而日本只完成了14.6%。

随着全球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启动,这场持续一年之久的疫情正迎来“终结的曙光”;根据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如果全球疫苗接种推进顺利,最好情况是疫情在2021年下半年就会得到控制”。

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的表示,由于全球人口规模的庞大,仍需要较长时间得到接种,因此2021年年底前不会出现“群体免疫”。具体来看,根据美国抗疫专家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可通过大规模的群体免疫力,到2021年秋季可以大致恢复如常。

——全球新冠疫苗产能分析

根据《柳叶刀》杂志的统计显示,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的总产能将达到146.0亿剂。其中产能最大的是辉瑞-BioNTech,产能达到30亿剂,占总产能的20.55%;其次是阿斯利康,占比达到14.38%。

——重组亚单位蛋白是目前研发主流

从已进入研发阶段的疫苗技术平台分布来看,蛋白质亚单位、病毒载体、RNA等新型疫苗平台备受关注。

根据WHO的统计,目前全球的101款进入临床的候选疫苗中,31%为采用了亚单位蛋白作为疫苗设计的技术路径,剩下的不可复制病毒载体、DNA、灭活和RNA四种疫苗技术路线分别占10-16%,这5条技术路线较为成熟,能较顺利地应用并进行大规模生产。

张文宏表示,更重要的是这类技术的临床应用从此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通过mRNA 技术用于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应对大流行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掌握了直接输注核酸在体内表达所需要的疫苗成分或者其他疾病治疗所需要的蛋白组分,对于肿瘤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将带来极大的前景。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