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8日訊(記者 吳雨其)備受市場關注的浙江國祥二度IPO被緊急叫停。

10月7日晚間,浙江國祥發佈公告稱,因相關媒體的報道,爲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發行人及主承銷商決定暫停後續發行工作,待有關事項得到覈實與澄清後再繼續發行工作。

與此同時,上交所也發佈了關於浙江國祥股份有限公司暫停首次公開發行的答記者問公告。

近日,有自媒體關注浙江國祥存在同一資產二次上市、發行定價較高等情況,上交所回應表示:“我們已關注到有關報道。自媒體反映的有關情況,我們在審覈中已予以關注,進行了專門問詢。目前,浙江國祥已暫停IPO發行程序。本着對市場負責、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我們將針對自媒體反映情況,對浙江國祥開展一次專項覈查。”

財聯社記者發現,浙江國祥此前就因同一資產卻兩次上市、發行定價較高等問題被市場討論。據招股書顯示,該公司IPO的最終定價爲68.07元/股,市盈率爲51倍。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公募基金還參與其中並抬高報價,如嘉實基金報價較發行定價溢價18.63%、富國基金報價則溢價16.91%。

同一資產二次上市必要性遭質疑

據招股書顯示,浙江國祥前身爲浙江國祥壓力容器設備有限公司,係爲配合原上市公司國祥製冷進行重大資產重組需要、作爲承接國祥製冷中央空調業務相關經營性資產的主體而設立的一人有限公司,公司資產間接來自於上市公司國祥製冷。

2003年,國祥製冷登陸資本市場,成爲國內第一家臺資控股的上市公司。而僅過去幾年光景,該公司就因連續兩年虧損於2009年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而到了當年6月,國祥製冷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陳天麟與幸福基業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協議約定陳天麟將所持國祥製冷21.31%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幸福基業,並在7月將當時的全部資產、負債置出,注入幸福基業持有的房地產開發和區域開發業務資產。2011年,重大資產重組完成,華夏幸福成功借其殼上市。

而後,幸福基業再與陳根偉、徐士方夫婦控制的國祥控股簽署協議,將其持有的國祥有限100%股權以8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浙江國祥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至此,浙江國祥控股股東變更爲國祥控股,實際控制人爲陳根偉、徐士方夫婦,至今未發生變化。

記者注意到,現任浙江國祥董事長陳根偉爲原上市公司國祥股份的董祕,而他似乎一直並沒有放棄逐鹿資本市場。2015年,該公司掛牌新三板,股票簡稱“浙江國祥”。2016年,公司衝刺主板但於第二年被中止;到了2020年,浙江國祥再次衝刺科創板,次年7月又折戟。2021年,浙江國祥再次擬登陸主板,這一次該公司走到了最後關卡。

陳根偉上市的“執念”來源於什麼?是因爲缺錢嗎?其實並不然,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浙江國祥賬上仍有9188.71萬元的現金流。

另外,2020年至2022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分別爲2.11億元、4.06億元、7.34億元,佔同期總資產之比分別爲22%、30%、43%。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進一步攀升至9.02億元。浙江國祥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此次IPO擬募資7.37億元,其中5.37億元用於項目建設,而2億元用於補充運營資金項目。

這不禁讓投資者感到疑惑,賬上還有充裕的現金流並能拿出9億元的資金進行投資,怎麼看也不像缺錢的公司。

另外,記者還注意到,在IPO前夕,浙江國祥還曾進行大額分紅,2017年,該公司現金分紅達到2989.03萬元,當年的淨利潤爲2942.36萬元;到了2018年更爲誇張,當年淨利潤僅爲806.72萬元,而公司分紅達到了4019.73萬元。

質地一般卻獲高定價

那麼浙江國祥的質地如何呢?

從市佔率方面看,浙江國祥並不佔優。資料顯示,該公司主要產品爲水冷螺桿機組、風冷螺桿機組、模塊機及空調末端。在2022年,浙江國祥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爲4.63%、4.65%、4.52%和6.92%,分別排第9位、第9位、第7位和第5位。

競爭對手方面,招股書顯示,浙江國祥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麥克維爾,2022年,麥克維爾與浙江國祥在風冷螺桿機組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爲爲13.61%、4.65%,模塊機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爲10.68%、4.52%,空調末端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爲10.31%、6.92%。

不難看出,浙江國祥不僅和麥克維爾存在相同的產品,且浙江國祥多項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不敵麥克維爾。

公司盈利方面,浙江國祥也較爲依賴稅收優惠,報告期內,浙江國祥所獲得的稅收優惠金額分別爲3343.08萬元、3565.2萬元和5196.3萬元,分別佔當期利潤總額的23.9%、27.43%、17.61%。可見,浙江國祥的偶發性收益佔比較大。

從公司內控角度看,浙江國祥不僅曾因質量問題被客戶起訴,子公司還踩線生產安全被索賠,2022年,還因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被凍結存款超過200萬元。如此看來,浙江國祥的內控治理能力也並不良好。

綜上可知,浙江國祥的公司質地似乎平平,但IPO發行價卻遠超行業水平。

據瞭解,浙江國祥此次主板上市發行價定價爲68.07元/股,對應發行市盈率51.29倍,該公司原計劃募集資金7.37億元,若按發行價發行數量計算,公司預計募集資金總額23.84億元,扣除發行費用(不含增值稅)2.28億元后,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爲21.56億元,將超募16億元。

但記者瞭解到,浙江國祥所在行業最近一個月的平均靜態市盈率爲27.81倍,公司定價不僅超過行業值,也同時超過了美的、格力等空調家電龍頭企業。

高溢價發行的背後:公募基金的擡價

記者注意到,在浙江國祥高價發行的背後,還顯現不少公募機構的高溢價報價。

浙江國祥此次IPO申購在剔除無效報價和最高報價後,參與初步詢價的投資者爲733家,配售對象爲8547個,大部分公募基金報價在73元/股左右。其中,頭部公募機構嘉實基金以81.94元/股,較公司此次的發行價69.07元/股溢價了18.63%,富國基金報價爲80.75元/股,較定價溢價16.91%。

記者還注意到其他公募基金也報出了較高的價格,如創金合信基金的報價爲80元/股,較發行價溢價14.45%。申萬菱信基金報價爲79元/股,溢價13.02%,工銀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報價均爲78元/股,財通基金報價爲77.88元/股,東方基金、華寶基金、大成基金給出的報價分別爲77.52元/股、77.28元/股、77.09元/股,均遠超發行價且超過公募基金報價均值。

此外,在被高價剔除的投資者名列中,記者還發現公募機構更高的報價。如金鷹基金報價高達92.52元/股,浦銀安盛則給出了85.45元/股的價格。

全市場看,上市公司超募的背後頻現公募機構的身影,部分質量一般的上市公司卻能獲得公募基金的超高定價,這也令市場詬病。

以今年上市的智翔金泰爲例,該公司已連續四年虧損,2022年的營收僅爲47.52萬元,如今該公司仍然是“三無”公司,即無營收、無利潤、無產品。這樣的公司卻募集了34.73億元。

當時智翔金泰IPO獲賠金額超過1億元的包括易方達基金、泰康資管、南方基金、工銀瑞信、華夏基金、博時基金6家機構投資者,加上海通證券跟投的1億元,總額共計約14.15億元,佔本次IPO實際募資資金淨額的比例爲43%。

從當時的報價來看,也是如本次浙江國祥一樣的高溢價。如華夏基金當時給出了54.01元/股的報價,較發行價37.88元/股溢價42.58%,國金基金的報價爲51.12元/股,溢價34.95%。此外,九泰基金、泰達宏利均報出超50元/股的高價。

股價表現看,智翔金泰自上市日至今已跌去了11.89%,截至10月8日收盤,現價爲30.84元/股。當時以較高價格申購的機構似乎血虧。

再如索辰科技,該公司主打“掌握CAE軟件核心技術”,IPO發行價高達245.56元,發行市盈率更是驚人的368.92倍。值得關注的是,索辰科技2022年歸母淨利潤僅5000萬餘元,卻也募集了25.37億元。彼時報價來看,富國基金也報出了321元/股的高價,平安基金、大成基金則分別報價302.64元/股、302.42元/股,均爲高溢價報價。而截至8日收盤,索辰科技的最新股價僅爲129.51元/股。

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新股報價的合理性往往體現了基金公司新股定價能力的強弱,也是表現該基金公司整體投研水平的高低,一旦新股破發,高溢價報價的機構也容易出現虧損。他提醒,“公募基金應該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爲IPO網下申購的重要參與者,或需要提高自身的定價能力,讓新股定價迴歸理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