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10月7日文章,原题:对美国和中国来说,首先要从聆听做起中国有个词用来描述最了解你的人:知音。第一个字表示“知道”“理解”,第二个字表示“音乐”。它与古琴大师伯牙和唯一能听懂他音乐的樵夫子期的故事有关。这个词蕴含巨大力量。我是名歌剧演唱家和教师,也是文化外交的实践者,这种外交利用艺术、体育、文学及其他表达形式来促进相互理解。当我们真正聆听并相互了解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像美中之间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复杂国际关系中,这点尤为重要。

谨记,美中关系正常化得益于乒乓外交,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随后费城交响乐团1973年赴华演出,这是西方交响乐团首次访问新中国。此后无数次的文化和教育交流帮助拉近两国关系。但疫情和日益敌对的关系令文化交流大幅减少。特朗普政府期间,几个重要的美国项目被取消,包括将美中学生派到对方国家学习的富布莱特项目……我们不仅没有聆听,还很少沟通。

我是最近在中国东南部一次巡回演出中了解到“知音”概念的。十多年来,我多次赴华演出并担任美国国务院艺术特使,但这之前并未听说过这个词。我被它为美中两国提供的潜力深深触动。我的“老师”是8岁的福建男孩黄毅成(音),他住在山区小镇上,他母亲欢迎我进入他们简陋的家。我只能说些基本的中文,而他的英语很好。我们即将离开时,他递给我一件小礼物并说希望我能成为他的“知音”。后来,当我见到著名指挥家和教育家郑小瑛时,才明白“知音”的真正含义。我为她演唱我们都喜欢的歌剧《卡门》的片段,她也用中文为我演唱一段。音乐和艺术使我们能赞美共同的人性。

尽管美中或许看似相距遥远,但我们的未来深深交织,世界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美国人必须努力理解中国人民的希望、梦想和愿望。中国正以令许多美国人震惊的方式奔向未来,有关提醒无处不在:设置虚拟现实游乐空间的公园;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火车站、酒店和购物中心与人们互动;数字支付方式令信用卡和现金看起来像古董。

有令人鼓舞的交流迹象。去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增进音乐家交流的法案,美国国务院上月推出“全球音乐外交倡议”。我希望这些以及其他项目能来到中国。人们往往通过政治、贸易和安全视角看待美中关系,但艺术视角也不可或缺,因为它们在不同社会之间架起桥梁。这就是一首歌曲可通过帮助我们共同想象更美好未来而让世界变得更好的部分原因。但我们必须首先努力真正、深入地聆听歌曲歌手、作曲家和音乐原创地所在社会的心声。我们必须把成为彼此的知音当成共同的目标。(作者卡拉·卡纳莱斯是歌剧演唱家、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文化交流高级顾问与特使,丁玎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