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近期,債券市場持續回調,引發不少資金撤離債券基金。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近一個月以來,有約20只債券基金遭遇大額贖回,併發布了“因大額贖回而提高淨值精度”的公告。從8月15日降息以來,債市持續調整,1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上行12基點達到2.7%。

債市調整、債基遭遇大額贖回,2022年的“黑色十一月”會否重演?基金經理普遍認爲,當前債市的贖回壓力相對可控,像去年一樣形成負反饋和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較低。

多隻債基遭大額贖回

近日,某中短債基金髮布了提高E類份額淨值精度的公告。公告顯示,該基金E類份額髮生大額贖回,爲確保份額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額淨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響,經該公司與基金託管人協商一致,決定提高該基金E類份額淨值精度至小數點後八位,小數點後第九位四捨五入。

據瞭解,這主要是因爲基金淨值一般只保留小數點後四位,第五位四捨五入,若是“四舍”,那剩下的持有人就會受益;若是“五入”,那相差的部分將會給存續投資者造成損失。一旦基金髮生大額贖回且發生“五入”,存續基金份額將會發生暴跌,剩餘投資者將遭遇大幅損失,進而引發踩踏性贖回。因此,基金公司常常通過提高淨值精度來減小誤差,進而維護持有人利益。

近期,因遭遇鉅額贖回導致基金公司提高旗下淨值精度的債券基金不在少數。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僅近一個月以來,就有約20只債券基金髮布了“因大額贖回而提高淨值精度”的公告。

“不少債券基金都遭遇了一定的贖回,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機構的止盈行爲。今年上半年債市較好,以致於機構從三季度開始就進行了一些止盈操作;二是三季度末的節假日較長。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在節前去槓桿,這個也會形成一定的拋壓。”有債券基金經理向證券時報記者解釋。

此外,近期的債市調整也加速了資金撤離。Wind數據顯示,自8月15日降息以來,1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上行12基點達到2.7%,短端品種利率上行幅度更大,1年期國債和1年期AAA存單收益率一度分別上行39基點、24基點,達到2.21%、2.47%。

負反饋可能性較低

近期的債市調整和債券基金遭遇大額贖回,難免讓投資者聯想到去年的“黑色十一月”。當時,債市同樣遭遇了大幅下跌和大規模拋售,並在持續的負反饋下觸發了流動性風險,同樣的情況是否會在今年重現?

“去年的情況是,利率從九十月份慢慢開始往上攀升,從存單到利率債,再到信用債先後走熊,最後形成了負反饋。從今年情況來看,開頭的演變趨勢和去年有點像,但現在還不至於觸發負反饋。”上述債券基金經理指出,“一是從監管的角度來說,去年末的流動性風險仍然記憶尤深,央行今年會有所預防;二是短期理財產品逐漸壓縮,減小了流動性壓力,形成負反饋的可能性較低”。

但他也提示,如果後續出現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或者國內外市場出現其他重大波動,投資者就需要對債市有所謹慎。“從全年來看,債市低點已現,後面大概率不會再突破前期低點,還有一部分下行空間可能會留到明年。”他表示。

中加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顏靈珊也表示,與去年11月相比,當前債市的贖回壓力相對可控。在顏靈珊看來,9月中旬穩匯率和增加公開市場中長期資金投放後,市場的流動性預期與贖回負反饋擔憂緩解,並未出現大規模的贖回負反饋。目前債市仍處於短期調整中,並未出現類似去年大幅回調的風險。

“在機構行爲層面,去年四季度主要是理財產品淨值回撤,導致居民大規模贖回理財產品,然後又促使銀行理財拋售債券以應對贖回這種不利的循環。在經過去年四季度的調整後,居民對自身理財的風險偏好有了更清楚的認知,理財產品與居民的風險偏好目前應該是更加匹配了,像去年那種恐慌性的贖回概率應該會較大幅度降低的。”天弘基金固收基金經理尹粒宇表示。

短期波動或有增配機會

展望後市,多家基金公司認爲,短期波動反而會帶來更多增配窗口,其中短債的收益調整幅度相對可控,賠率明顯升高,長債仍需繼續觀察,建議投資者關注機構行爲層面的摩擦風險。

滙豐晉信固收副總監、基金經理蔡若林認爲,引發本輪調整的主要因素對債市的影響正在減弱。房地產政策出臺初期影響了投資者預期,之後依然需要關注政策落地之後效果幾何;而資金面雖然邊際有所收緊,但進入9月之後央行依然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保持資金面整體平穩。當前宏觀經濟依然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管理層的政策始終堅持在穩經濟和防風險之間做出平衡,因此債券大幅調整的風險或較低,依然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

民生加銀基金認爲,經歷前期資金收斂以及贖回調整後,短端賠率明顯增加,資金有望平穩跨季;“寬信用”仍有擾動,長端需順勢而爲,可持續關注機構行爲層面的摩擦風險,根據安全邊際和賠率變化擇機參與。

其中,短端方面,降準落地、MLF超額續作、14D逆回購重啓發行,資金進一步大幅收緊的風險或基本解除,疊加贖回擾動緩解,短端品種收益調整幅度或相對可控,賠率明顯升高;但長端仍處於政策效果的觀察期,“寬信用”擾動下,逆風因素或有所增多。

華夏基金認爲,債市短期調整壓力或難以避免,但情緒擾動反而會帶來更多增配窗口。基本面上,中期經濟增長壓力仍然存在。地產成交短期更多的可能是修復性提升而非趨勢性增長,房價難以形成持續快速上漲動力。居民收入預期不穩情況下,槓桿或有望企穩但難以大幅上行。疊加政策層面化債還在延續,在政策驗證期,利率尚未看到持續上行基礎。

此外,在震盪行情中,短端利率調整空間相對有限,因此短債產品持有體驗更好;待調整後市場有望呈現更多結構性機會,屆時可關注中長債產品的配置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