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

曾經炙手可熱的險企股權,正在經歷被密集轉讓的煩惱。

近期,多家保險公司的股權接連掛牌轉讓,僅9月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的就有4起。其中,既有國資股東優化結構、迴歸主業的需要,也與保險公司經營轉型承壓、股東回報預期下降有關。

險企股權頻轉讓

來自北京產權交易所的信息顯示,中航安盟財險股東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擬轉讓公司50%股權,轉讓底價爲8.85億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爲9月22日~10月25日。如果此次股權轉讓完成,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將不再持有中航安盟財險股權。

同時,國任財險股東國機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擬轉讓公司0.499%股權。國機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所屬24家成員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爲國任財險小股東。本次股權轉讓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爲2023年9月28日~2024年3月25日。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中煤財險、永誠財險、永安財險等險企也出現了股東掛牌轉讓所持股權的動向。

其中,目前爲中煤財險第四大股東的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擬轉讓公司1億股股份,佔總股本8.2%,轉讓底價近1.02億元;永誠財險並列第八大股東的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擬轉讓公司1.43億股股份,佔總股本6.57%,轉讓底價近2.19億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爲9月18日~10月19日;永安財險第十大股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轉讓公司1130萬股股份,佔總股本0.3755%,轉讓底價2210萬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爲9月15日~10月18日。

來自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信息顯示,9月27日,永安財險另一股東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還掛牌轉讓其持有的1130萬股公司股權,佔總股本0.3755%,轉讓底價爲2150.56萬元,信息披露截至10月30日。

目前,仍處於披露期的其他險企股權轉讓,還包括北部灣財險股東武鋼集團有限公司擬轉讓所持公司3000萬股股權(佔總股本2%)、華泰保險集團股東擬轉讓2200萬股股份(佔總股本0.5470%)等。

國資股東迴歸主業

總體上看,轉讓險企股權的機構主要是國資股東,原因多爲優化業務結構與迴歸主業需要。

例如,由中航工業集團與法國安盟集團共同發起組建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中航安盟財險,目前由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安盟農業相互再保險全國總公司分別持有7億股,對應持股比例分別爲50%。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雖然2021年6月才從“爺爺”股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處收購中航安盟財險50%股權,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對中航安盟財險的投資卻已超12年。據相關報道,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此次轉讓股權系出於優化金融業務結構、聚焦服務航空主業的目的。

從業務表現來看,中航安盟財險自2015起連續實現盈利,但累計仍處於微虧狀態。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2022年保費收入分別爲18.11億元、25.2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039萬元、1817萬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9.74億元,淨虧損2400.6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2836.27萬元有所收窄。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淨資產爲12.6億元,總資產爲50.79億元。

另一方面,國資股東減持保險公司股權,也有基於整體戰略佈局的需要。

例如,永安財險近年來經營效益不錯,截至2022年末未分配利潤達10.88億元,但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多家保險公司股權,既是永安財險小股東,同時還是英大財險第一大股東(持股20%),且持有華泰保險集團6.3918%股權,後兩家公司亦有不錯的經營表現。

實際上,系列股權掛牌轉讓也是近年來國企推進高質量發展、聚焦主業的一個縮影。

近期,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了《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嚴控非主業投資”,並提出“除戰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參股股權外,國有企業應當退出5年以上未分紅、長期虧損、非持續經營的低效無效參股股權,退出與國有企業職責定位嚴重不符且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參股投資”。

股權估值爲何難振?

近年來,險企股東通過股權交易所等平臺轉讓股權的情況越來越多。除了掛牌轉讓,亦有不少險企股權現身拍賣平臺,被強制拍賣。

比如,最近淘寶司法拍賣平臺上有2家險企股權將被司法拍賣。其中,四川雄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1.5億股國寶人壽股權將在10月8日10時至10月9日10時止(延時除外)被公開拍賣,這部分股權評估價近2.64億元,“一拍”以2.511億元起拍;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百年人壽4億股股份也將被拍賣,這部分股權評估價爲6.92億元,“一拍”以6.92億元起拍,拍賣時間爲10月30日10時至10月31日10時止(延時除外)。

股權被拍賣與保險公司自身關係不大,往往與保險公司相關股東的債務未清償有關。例如,上述四川雄飛集團和新光控股集團均已破產,其分別持有的1.5億股國寶人壽股權、4億股百年人壽股權均由管理人進行拍賣處置。

從估值上看,一般而言,資產拍賣往往都會折價,保險公司股權拍賣對應的估值也在走低。例如,四川雄飛集團持有的1.5億股國寶人壽股權評估價近2.64億元,“一拍”折價以2.511億元起拍。

實際上,不僅是拍賣平臺上的保險公司股權估值下降,即便是非上市保險公司的股權交易,近年來估價也在走低。有時候雖然有公司有意願入手,但相關方仍就估值難以達成一致。

以市淨率估價法來看,財險公司股權轉讓價的市淨率不少在1.5以下。比如,中航安盟財險50%股權的轉讓底價8.75億元對應7億股權,摺合每股1.25元,按公司2023年上半年末淨資產計算,市淨率爲1.39;永誠財險1.43億股股份轉讓底價近2.19億元,摺合每股約1.53元,按公司2022年末淨資產計算,市淨率爲1.29;永安財險上述兩筆1130萬股股份轉讓底價分別爲2210萬元、2150.56萬元,以2210萬元算摺合每股1.96元,按公司2022年末淨資產計算,市淨率爲1.05。此前的2018年,陝國投A受讓凱撒旅遊2260萬股永安財險股份,交易價格爲2.57元/股,按公司前一年淨資產計算,市淨率則爲1.63。

對於保險公司股權估值的下降,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曾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核心原因是保險業轉型改革進入深水區,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加大,增速放緩,股東回報水平以及預期有所下降。同時,保險公司潛在投資人的出資能力下降,供需關係的變化也使得保險股權估值水平出現下滑。

此外,保險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和資金來源加強了穿透和規範管理,加上國資委也嚴控產業資金對金融的投資,使得保險投資更趨理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