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杭州亞運會圓滿閉幕,中國體育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383枚獎牌,位列金牌榜、獎牌榜首位,第十一次蟬聯亞運會金牌榜首位。其中江蘇81位運動員共助力中國軍團獲得30枚金牌、12枚銀牌和13枚銅牌,打破1項世界紀錄、4項亞洲紀錄、7項亞運會紀錄,金牌項次數和人次數均位列各省市第3位,是江蘇自1974年參加亞運會以來,奪得金牌數最多的一屆亞運會。

張雨霏在比賽中

回顧已經結束的比賽,“江蘇小丫”張雨霏在游泳比賽中共獲得6項冠軍,同時打破4次賽會紀錄,被評爲杭州亞運會最具價值運動員;江蘇運動員龔翔宇、刁琳宇、吳夢潔與隊友一起,助力中國女排3:0橫掃日本女排,以六戰全勝不失一局的戰績衛冕冠軍;田徑賽場上,來自江蘇的“00後”小將孫啓豪以總分7816分獲得男子十項全能冠軍,這是中國田徑時隔21年再次獲得該項目金牌。除此之外,跳遠冠軍王嘉男、鏈球“王子”王琦、圍棋“女神”於之瑩……一個個閃亮的名字,留在了杭州亞運會的金牌榜上。

女排決賽中,江蘇小將吳夢潔在比賽中扣球

頻傳的捷報、閃耀的奪金時刻,既彰顯了江蘇運動健兒的風采,同時也展現了江蘇競技體育不俗的實力。近年來,江蘇堅持多元開放競爭辦隊模式,持續推動省、市、校、企、俱樂部、協會聯辦共建優秀運動隊,積極探索和創新省優秀運動隊聯辦共建機制,不僅讓江蘇在賽場上頻頻“刷新”最好成績,更爲梯隊儲備持續輸送優秀人才。

競技體育優異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全方位的科學訓練。而人才,正是競技體育科學訓練的關鍵之一,省優秀運動隊訓練大數據管理系統,爲教練員優化運動員技戰術和傷病防治提供科學指導,高水平競技運動訓練負荷評價體系,幫助運動員科學提高專項能力水平。並且,江蘇堅持自主培養和引進人才相結合,爲體育競技提供穩固的“軟實力”基礎。

運動員在江蘇省體科所體能館內進行康復訓練

軟件有了,硬件也要跟上。目前,江蘇擁有南京體育學院和體育局訓練中心兩大綜合性訓練基地,以及省方山體育訓練基地、省江寧足球訓練基地和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等3家省級訓練基地,共18個省級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整體規模與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除了競技體育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近些年江蘇還積極實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持續完善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農村鄉鎮“15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截至2022年底,江蘇全省體育場地31.79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43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4.03平方米。同時,江蘇着力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建成省級以上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130多個,每年爲30多萬人次免費提供體質測定、運動能力評估等服務,保障羣衆能夠更科學、更高質量地進行體育鍛煉。

此外,徐州沛縣鹿樓鎮“村界杯”足球賽、丹陽市延陵鎮的鄉村籃球賽、沭陽縣新河鎮的“村BA”等羣衆喜聞樂見的“草根賽事”,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到全民健身行列中。

雖然江蘇體育事業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要看到在建設體育強省的道路上仍然面臨着一些挑戰。比如廣大羣衆關心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仍存在“城市多、農村少;蘇南多、蘇北少”等不平衡不協調的突出問題;在競技體育後備人才供給方面,小、初、高中體育特長生升學通道還不夠順暢,影響了好苗子的培養和選拔等。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沈蕾 陸一凡(實習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