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10月9日,“夸父一號”科學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英文簡稱ASO-S)迎來一週歲生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夸父一號”平穩在軌運行365天來,已累計繞地飛行5294軌,提交各類觀測計劃超過500個,共計觀測原始數據約120TB,生產高級數據產品超過100TB。目前,衛星已正式在軌交付給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使用,各載荷進入常規觀測階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夸父一號”作爲我國首個太陽觀測綜合衛星,於2022年10月9日成功發射。其科學目標瞄準“一磁兩暴”,即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研究它們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關聯,同時爲影響人類航天、通信、導航等高科技活動的空間災害性天氣預報提供支持。衛星配置了三臺有效載荷,即全日面矢量磁像儀(FMG)、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LST)和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HXI),該載荷組合首次實現在一顆衛星上同時觀測太陽全日面矢量磁場、太陽耀斑高能輻射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近日面傳播。

2022年12月13日,“夸父一號”發佈首批對太陽的科學觀測圖像,觀測成果實現了多項國內外首次,在軌驗證了“夸父一號”三臺有效載荷的觀測能力和先進性。

今年4月11日至12日,“夸父一號”觀測數據試開放,並在線召開全球發佈暨數據使用培訓會,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位太陽物理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衛星數據自開放以來對外下載科學數據已超過2TB。

9月25日,“夸父一號”在軌交付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衛星在軌交付給用戶單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這標誌着“夸父一號”正式投入科學觀測。

未來,“夸父一號”將充分發揮三臺有效載荷組合觀測的特色,獲取高質量的觀測數據,加強國內外合作和數據開放共享工作,早日實現“一磁兩暴”的科學目標,爲太陽活動第25周峯年觀測和研究作出有顯示度的中國貢獻。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蔡姝雯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