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葉玲珍

複合銅箔產業化進程再迎大消息。10月9日晚間,負極龍頭璞泰來(603659) 與動力電池“一哥”寧德時代(300750)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同意就複合銅箔集流體業務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共同開拓新能源海內外市場,合作協議有效期至2029年6月30日。

按照協議約定,璞泰來與寧德時代將深化複合銅箔集流體在鋰電池領域全方位合作,共同致力於相關領域的研發、生產、推廣、銷售、應用,加快量產進程,在同等條件下,雙方將優先向對方進行符合銅箔集流體產品採購與供應。

璞泰來表示,前述合作標誌着公司在複合銅箔集流體工藝技術方案和競爭優勢獲得下游客戶的高度認可,將有效加快複合集流體的量產和產業化進程。不過,產品開發和應用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尚存在不確定性。

璞泰來在複合銅箔領域佈局已久。2017年,該公司便着手進行復合集流體領域研發,對市場主流的方法均有過相應嘗試。今年4月,璞泰來宣佈選址江蘇溧陽投建複合集流體研發生產基地,並在當地設立子公司作爲項目實施主體。按照計劃,項目一期產能爲年產1.6萬噸複合銅箔,總投資額爲20億元,預計6-12個月建成投產。目前,已啓動相關基建工作,預計2024年有望根據客戶需求逐步實現產能投放。

近期,璞泰來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公司複合銅箔的工藝技術方案已獲得國內頭部客戶的認可,正在配合客戶進行各項認證工作,訂單量會隨着客戶在終端產品規劃明確後逐步落地。目前,該公司複合鋁箔已在消費類客戶中有小批量出貨。此前,璞泰來還曾表示有客戶就複合集流體業務提出排他性合作要求,不過公司就是否進行相關合作暫未有明確規劃。

去年以來,寶明科技、雙星新材和諾德股份等多家企業密集發佈複合銅箔投資計劃,疊加設備端、材料端的配套,複合銅箔量產步入快車道,多數業內將2023年視爲複合銅箔量產元年。

下游電池廠亦積極推進複合銅箔測試與佈局進程,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廈門海晨均擁有多項複合集流體相關專利,寧德時代還間接參股了複合銅箔頭部企業重慶金美,後者於2020年與寧德時代開始合作,其複合銅箔一期總投資15億元,年產能3.5億平,二期、三期規劃2025年形成產值100億元。

今年6月,雙星新材、萬順新材雙雙公佈獲得首張複合銅箔產品訂單,爲產業化進程注入強心針。具體來說,雙星新材於2022年12月完成首條PET複合銅箔設備安裝,隨之產品送樣下游客戶,經客戶反覆測試驗證,於6月20日公告獲得客戶的首張產品訂單;萬順新材全資子公司廣東萬順負責動力電池超薄銅膜項目,於6月29日公告獲得首張複合銅箔產品訂單。

複合銅箔核心設備訂單也在加速落地。9月16日,道森股份控股子公司洪田科技官微發文,其研發的複合銅鋁箔一體機相關設備收穫諾德股份1.84億元訂單;9月4日,嘉元科技三孚新科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向後者採購一步式全溼法複合銅箔電鍍設備,合同金額爲2.43億元。

浙商證券研報認爲,伴隨量產產能釋放、技術迭代及規模化推動,複合銅箔成本優勢持續加強,傳統電解銅箔低端產品競爭力將大幅下滑,複合銅箔滲透率將迎來快速提升。假設2025年前複合銅箔應用集中體現在對動力電池領域傳統鋰電銅箔的替代,預計到2025年,動力領域複合銅箔滲透率達23%,儲能和消費領域滲透率達10%,對應需求量爲48.62億平方米,2023~202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爲214.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