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瞭解到,近期一種新型詐騙方式讓不少人上當。騙子利用部分用戶對支付寶、微信等軟件上“百萬保障”功能不瞭解,謊稱“‘百萬保障’功能到期,不取消會自動扣款”,以此套取用戶支付信息或誘騙其轉賬。

10月8日傍晚,合肥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接到市局110指揮調度中心推送的一起警情:當地高新區居民朱某遭遇網絡詐騙。詐騙電話中,對方自稱是保險客服,稱其百萬醫療保險即將到期,如果不及時取消,每月將被強制扣除2000元。起初朱某並不相信,然而在騙子引導下,受害者發現其微信頁面裏確實存在百萬保險保單頁面。隨後,該“客服”以協助取消該保險爲由,讓朱某下載一款網絡會議軟件,在共享手機屏幕的情況下誘導朱某登錄銀行賬戶,套取其賬戶密碼、驗證碼等信息,進而轉出70餘萬元。萬幸的是,反電詐中心聯合110指揮調度中心、銀行等部門,成功在涉案一級賬戶止付全部被騙資金。

據介紹,“百萬保障”實際是微信和支付寶等軟件爲用戶支付賬戶提供的一項免費的保險保障服務,即賬戶安全保險,當賬戶因被他人盜用導致資金損失時,每年累計賠付金額最高可到100萬元。

“明明是免費保險,卻被騙子謊稱爲扣費項目,不少受害者第一反應就是取消。”合肥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民警朱雲龍告訴記者,該詐騙套路中,騙子一般謊稱自己是微信、支付寶、銀行、保險等“官方客服”人員,聲稱受害人開通的“百萬保障”保險服務即將到期,不取消會被強制扣款,甚至會影響徵信。而後誘導受害人自行進入“百萬保障”頁面,騙取受害人信任。一旦上鉤後,騙子會誘導受害人下載會議軟件,設置屏幕共享,藉機套取受害人銀行卡號、短信驗證碼等支付信息,用以盜刷銀行賬戶資金。一些騙子還聲稱需要將微信、支付寶等綁定的銀行存款轉出至“安全賬戶”,從而實施詐騙。

對此,警方提醒:凡是以不關閉“百萬保障”業務會影響個人徵信、按月扣費、影響理賠等爲由要求轉賬,或者要求下載未知手機軟件開啓屏幕共享功能“協助指導操作”的,都是詐騙行爲。接到所謂客服的電話,一定提高警惕不要輕信,有任何疑問可以向官方平臺覈實,或者諮詢反詐專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