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CRO、減肥藥、創新藥、生物製品等板塊漲幅位居A股、港股市場第一位,資金大幅流入醫藥股,A股$智飛生物(300122)、港股藥明生物成交額均放大。恒生醫藥ETF(159892)盤中漲幅近4%,且近5日資金淨流入率達4.37%,實現量價齊升;成份股大面積飄紅。

近期,醫藥板塊多重拐點齊共振,以創新藥爲首的行業高景氣區間有望歸來,關注行業多重催化拐點:

1、 新一輪醫保談判臨近,醫保支付環境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國家醫療保障局發佈《關於加強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醫保支付環境提升預期加強。同時,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結果預計將於今年12月初公佈,日期臨近下市場對於醫藥關注度持續提升。

2、 醫藥行業政策環境回暖隱現,學術活動有序恢復

近期,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魯魏斯曼以mRNA疫苗技術獲獎,多方表示或將帶來生物醫藥領域的鉅變。mRNA藥物行業市場廣闊,隨着市場滲透率持續從低位提升,機構預測未來全球產業規模有望達到700億美元。考慮到相關預防病症的快速變異特性,mRNA疫苗市場需求將持續維持,看好積極佈局mRNA技術平臺的疫苗供應鏈。

3、 減肥藥再獲利好消息催化,市場預期增強。

10月10日,諾和諾德宣佈旗下“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腎衰竭和慢性腎病的三期臨牀試驗提前近一年停止,原因是中期分析顯示該試驗取得成功。監督該研究的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稱,中期數據顯示療效已經達到提前結束試驗的預定指標,催化市場對於藥物應用效果的預期。未來,以司美格魯肽爲代表的“減肥藥”功效有望將進一步擴展——不止能減肥,或許還能治腎病,此外它還在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阿爾茨海默症、外周動脈疾病等適應症,以及是否能治療酒精成癮。。隨着適應症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司美格魯肽爲代表的GLP-1藥物將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後市展望:醫藥開啓底部反彈了嗎?

1、醫療反腐帶來的市場觀望情緒逐漸見底,看好醫藥板塊底部估值、持倉和情緒三重共振投資機遇。

1)CXO:GLP-1藥物放量拉動上游供應鏈高景氣,關注一體化龍頭和具備強α成長的細分領域龍頭。海外生物醫藥投融資有望持續改善,關注海外客戶詢單、新簽訂單恢復節奏。ADC行業高景氣,關注頭部企業港股發行進展。

2)創新藥:2023年ESMO年會將於10月20日至24日在西班牙召開,關注10月16日及19日摘要公佈,以及國內創新藥數據讀出。國內GLP-1藥物陸續有多款產品申報NDA,國外GLP-1臨牀數據也有讀出,建議關注GLP-1相關藥物的研發進展。   

3)醫療服務:隨着相關經濟刺激政策的出臺,消費醫療具備較好的彈性空間,後續建議重點關注去年低基數、業績確定性相對較高的眼科消費醫療方向。此外關注剛性醫療服務,具備較高的業績韌性,且部分公司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2、國產創新藥陸續出海,本土新藥的國際化業務進展可喜。

隨着中國創新藥企的成長,國內藥企藥物研發能力逐步受到國際醫藥巨頭的關注,中國藥企逐步成長爲全球藥企的淘金地。國產創新藥出海爲國內藥企帶來更爲廣闊的市場空間,醫藥行業長期成長性投資邏輯加強。

關注相關指數產品:

1、恒生醫藥ETF(159892)$華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QDII(f159892)及聯接基金(A類:016970,C類:016971)

恒生醫藥ETF跟蹤恒生香港上巿生物科技指數(HSHKBIO.HI),旨在反映於香港上市最大的50間生物科技公司之整體表現,包括在香港交易所透過上市規則第18A章上市的公司(及暫未盈利公司)。從申萬三級行業來看,恒生香港上巿生物科技指數聚焦其他生物製品、化學制劑,側重創新藥品研發,並在互聯網藥店等潛力行業投資機遇上有更多覆蓋

互聯網藥店:2023年,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明確持有外配處方的居民可以在定點藥房使用統籌資金購藥,表明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也可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長期來看,線上、線下藥店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互聯網藥店發展空間持續擴張。

2、生物科技ETF(516500)$生物科技ETF(516500)及聯接基金(A類:017604,C類:017605)

跟蹤中證生物科技主題指數(930743.CSI),選取涉及基因診斷、生物製藥、血液製品及其它人體生物科技的上市公司,聚焦生物科技類上市公司整體表現,更具成長空間。

血製品與疫苗:血製品國企化進程不斷推進,同時二季度伴隨院內復甦有望實現批簽發和銷售量的恢復,關注下半年行業供給與需求雙重景氣度提升。隨着新冠疫苗影響出清,需求恢復性提升,國內疫苗行業有望進入新景氣週期,關注新品種放量節奏。

3、醫藥衛生ETF(510660)

醫藥衛生ETF跟蹤上證醫藥衛生行業指數(000037.SH),選擇上海證券市場中醫藥衛生行業股票組成。從申萬三級行業來看,指數成份股除覆蓋化學制劑、醫療研發外包等核心行業外,中藥板塊也佔據20%左右權重,更具均衡價值

中醫藥:基藥目錄修訂持續推進,建議關注基藥目錄調整進展。中醫藥板塊中長期穩健增長,建議關注年底估值轉換契機。

數據來源:ifind,截至2023.10.11,以上個股不作投資推薦。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爲R4(中高風險),本基金屬於股票基金,風險與收益高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個股不作爲推薦。指數表現不代表產品業績,二級市場價格表現不代表淨值業績。本資料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觀點僅供參考,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