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劉茜

中元股份(300018)原實控人重新走向前臺。10月11日晚間,中元股份發佈公告,因徐軍紅已辭去董事長職務,公司董事會免去尹健副董事長職務並選舉尹健爲董事長,選舉盧春明爲副董事長。尹健等8人爲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20.7%,爲公司實際控制人。

隨着中元股份實控人變動一事暫告段落,公司此前擬闊步開拓的新能源產業佈局也告一段落。回望一年前,中元股份引徐軍紅入主,旨在切入新能源鋰電賽道。此次公司實控人及董事長變化是否會影響未來公司走向?

中元股份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目前的主業包括智能電網和醫療健康業務,且並未實際開展新能源業務,實控人變更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此次事件後,公司將暫停新能源產業佈局計劃,業務重心爲原主業。

去年8月,通過部分股份收購和受讓表決權的方式,洛陽華世成爲實際控制中元股份22.7%的股份表決權的控股股東,洛陽華世主要股東徐軍紅成爲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其中,股份收購部分約961.6萬股(即2%股份),受讓表決權部分約9955萬股(即20.7%股份)。

當時一同披露的還有一份定增計劃。中元股份擬向洛陽正浩發行股票不超過1.44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7.72億元,用於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建設項目(一期10萬噸/年)。

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是徐軍紅入主中元股份後,爲推進公司業務轉型的重大項目,不過此後一年,負極材料經歷了結構性產能過剩,特別是今年上半年,負極價格及行業利潤劇烈下調。

據隆衆資訊測算,1月份人造石墨負極材料成本約36194元/噸,利潤13806元/噸,8月份則分別降至28415元/噸、5584元/噸,降幅分別爲21.49%、59.55%。海通證券研報顯示,自2022年以來,多家企業不斷加碼鋰電負極投產,根據SMM,截至2023年3月公佈的負極擴產項目產能已有1900多萬噸,產能過剩較爲明顯。

今年8月28日,中元股份鋰項目暫時擱淺。公司發佈公告稱,由於鋰電池負極材料行業實際狀況、外部市場環境變化所致,決定終止向洛陽華世旗下公司定增的相關事項。

對於7.72億元的定增募資終止,中元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鋰電池行業投資熱度很高,產能風險已經顯現,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及時終止相關一系列事項,對公司來說也不失爲一件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

在終止7.72億元募資之後,中元股份股東層面的變化也悄然來臨。

9月14日,中元股份發佈公告,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徐軍紅與公司董事竇寶成在8月18日簽署了《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徐軍紅將其持有的洛陽華世66%股權轉讓給竇寶成。完成轉讓後,竇寶成則持有洛陽華世100%股權。這一股權變動在8月29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這也意味着,從29日起徐軍紅不再是中元股份實控人。

爲此,中元股份原實控人(8位形成一致行動人的自然人股東)將一年前委託給徐軍紅所控制的洛陽華世20.7%的表決權提前予以收回,原本該委託的期限應爲2年。委託投票表決權收回後,中元股份控制權再度回到上述8位一致行動人手中。

儘管上述表決權回收行爲在協議雙方層面仍存爭議,如洛陽華世方面認爲,解除表決權違反《表決權委託協議》約定,並提出若其單方面解除委託協議,需返還股權轉讓款8240萬元並賠償相應損失。但據中元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爭議並不影響公司對實控人的認定,其法理上的依據公司已在交易所問詢函答覆中予以明確。

據介紹,中元股份現有業務核心技術、營銷、生產崗位均由包括原實際控制人在內的管理團隊成員擔任,整體構架和業務模式並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半年報顯示,中元股份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75億元,同比增長13.60%;歸母淨利潤2926.64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20.64萬元。

上半年,中元股份新一代智能故障錄波裝置、電能質量監測裝置等新產品簽訂合同的佔比逐步增加,已超10%;從銷售規模來看,新一代智能錄波裝置上半年實現營收1678萬元,同比大增156%。在醫療健康業務方面,雖然整體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今年上半年已見好轉,簽訂合同額爲1389.98萬元,同比增長69.38%。

此番進軍新能源賽道的規劃擱淺後,中元股份的創始團隊重回前臺。中元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將更加慎重對待自身不太瞭解的領域,暫別新能源行業,並將重新聚焦於做精原主業,把握好近年來電力基礎設施投資的市場機遇,不斷推出適應客戶需求的新產品,實現公司基本面穩健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