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11日讯(通讯员 李鹏辉)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反假意识,有效防范假币危害,近日工商银行烟台莱州教育小区支行按照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及上级行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开展“2023年反假货币反洗钱宣传月”活动,面向县域、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定点定向精准宣传,进一步深化假币危害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范假币能力,营造良好的人民币流通环境。

抓铁有痕,防治有方

宣传活动主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普及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特征。对各面额的票面特征及防伪特点进行宣教,向公众教授“一转二摸三透光”的鉴定技巧;二是加固反假币理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通过发放宣传册页、讲解警示案例等方式引导公众正确处置误收假币,提高全民防范假币意识;三是拓宽假币犯罪举报奖励宣传渠道。宣导假币犯罪举报奖励办法和举报方式,鼓励公众提供假币违法犯罪线索,营造群防群控的反假货币宣传长效机制。

点面结合,全面覆盖

网点以营业场所作为反假币宣传的主要依托,采取设立咨询台、门头悬挂横幅等传统宣传方式打造反假知识宣传主阵地,强化堡垒主心骨机制。扩大宣传范围,贯通集中上街、社区路演、提前布局网上答题等方式进一步延伸反假知识宣传辐射。同时丰富宣传内容,创新性引入“数字人民币”的同步介绍,铺陈货币电子化观念,防范数字货币骗局,警惕“虚拟币”的投资陷阱,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宣传资料,确保周边宣传的全覆盖。

分门别类,因材施教

根据日常假币收缴工作经验,网点总结出经常收假币的“易感人群”为老年人与集市商贩两类,且其所持假币多数份额来自于农村。为此,该行将反假币宣传与市场外拓活动、深耕乡村振兴活动相互穿插,开展金融宣讲小课堂,使客户既能了解专业的金融知识,又可提升假币鉴别技能。自活动开展以来,有效促进该行周边商户、居民假币收缴金额及张数下降,网点辐射区域居民反假币能力提升已初见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