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復甦計劃的一部分,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已經開啓了芯片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建廠行動,希望在2030年之前成爲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廠。但他錯過了一個關鍵要素 :沒有足夠多的付費客戶。

基辛格的復甦計劃取決於其代工廠項目,即爲其他公司製造芯片。他已向華爾街承諾,今年將開始披露這些客戶的名字。即使只有一個大品牌,也能幫助投資者證明英特爾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上漲47%是合理的,因爲當前英特爾的銷售額正在下滑,公司一度吹噓的利潤率也在收窄。

代工廠計劃是英特爾幾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戰略轉移。從一開始,英特爾的商業模式就是設計和製造自己的芯片,比如奔騰、賽揚和至強,這些芯片驅動着全球的計算機。但如今,英特爾已經失去了技術優勢,導致一些PC製造商改用競爭敵手AMD的產品,而數據中心運營商甚至開始設計自己的芯片,或轉向英偉達。

而進軍代工市場是向業界展示英特爾已恢復其製造實力的機會。62歲的基辛格表示:“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要做大,還必須是一家代工廠。當前,我們正在爭取一些客戶。”

雖然英特爾還沒有披露其代工業務的客戶名單,但已經採取了一些初步措施。愛立信已承諾,將在英特爾的工廠生產一些網絡芯片。亞馬遜也表示,正考慮使用英特爾的工廠來封裝芯片。高通公司也在觀望英特爾的芯片製造技術。

如今,分析師和投資者正在等待的是:一個願意提前付款以保證供應的旗艦客戶。如果真像基辛格所說的,今年就會公佈名單,那麼也只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基辛格表示,已經有一家客戶爲將來的供應預付了費用,但並未透露客戶名字。

研究公司Sanford C.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稱:“所有人都在等待。但即使英特爾真的公佈了名單,那麼真正獲得營收也要幾年之後了。總之,前路漫漫。”

衆所周知,英特爾已經主導芯片市場數十年。如今,不但技術落後,營收也低於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市值也只有英偉達的一小部分。

01

目標2025年實現技術領先

基於基辛格的計劃,英特爾要在2025年前奪回技術領先地位。作爲捲土重來計劃的一部分,英特爾正在亞利桑那州、愛爾蘭、以色列和德國建廠。其最大的賭注是在俄亥俄州的一家新工廠,預計將成爲該行業最大的工廠。

顯然,這是一次耗資巨大的行動。升級和擴建工廠抹去了英特爾的利潤,消耗了一度引領行業的現金儲備。基辛格也清楚,要超越臺積電,讓潛在客戶相信英特爾的製造技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說:“我們很清楚,臺積電和三星在這方面真的很擅長。他們已經做了30年,而我們只有兩年,還有很多東西要學。”2021年,基辛格臨危受命,在闊別英特爾10年之後重返公司,出任CEO,帶領英特爾開啓了新一輪轉型。

但積極的一面是,對最先進芯片生產的需求只會不斷增長。而且,客戶也希望實現供應商多樣化,不要過於集中。

02

誰將成爲英特爾的代工客戶?

那麼,英特爾的代工客戶會是誰呢?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稱,一些投資者希望是英偉達。英偉達CEO黃仁勳也曾表示,對使用英特爾代工持開放態度。

英特爾的長期競爭對手AMD也有可能成爲客戶,但可能性很小。早在十多年前,AMD就放棄了自主生產芯片。與英偉達一樣,AMD將製造業務外包給臺積電。近期,當被問及使用英特爾代工的可能性時,AMD CEO蘇姿豐(Lisa Su)委婉地表示,與臺積電的合作很愉快。

研究公司Wolfe Research分析師Chris Caso認爲,對英特爾來說,獲得亞馬遜、谷歌或微軟這樣的客戶更容易些,因爲它們與英特爾沒有競爭。但無論哪家大客戶,都需要得到英特爾的保證,在製造方面不會出現失誤。

Chris Caso說:“英特爾面臨的挑戰是:需要向這些客戶證明,英特爾的製造能力已經復甦。畢竟,這些客戶是在拿自己的生意做賭注,因爲臺積電一直很可靠。”

基辛格認爲,他正在說服那些唱反調的人,英特爾正捲土重來。今年公司股價的反彈,也驗證了這一點。但他也承認,英特爾還需要贏得一家大客戶的支持。

他說:“歸根結底,這將取決於英偉達、亞馬遜、谷歌、微軟、高通或蘋果是否相信:他們能與英特爾合作打造出更好的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