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過去9個月,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達到了627.8萬輛,直追去年全年水平(688.7萬輛)。這意味着,新能源汽車產業跑出了獨屬於中國的“加速度”。

而這種“提速跑”的背後,是許多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交出的亮眼成績單:9月廣汽集團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5.8萬輛,同比增長70.3%;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終端交付量已突破10萬輛大關,又創年內新高……

除此之外,九號公司均勝電子等企業也紛紛加碼新能源領域,不斷開拓市場。整體來看,滬市企業正積極擁抱行業新趨勢,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建設添磚加瓦。

滬市新能源車企“加速跑”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87.9萬輛和9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1%和27.7%,市場佔有率達到了31.6%。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已經達到631.3萬輛和6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7.5%,市場佔有率達29.8%。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這也意味着,今年僅三個季度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就已經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除了整體銷量增長較快之外,新能源汽車出口數據同樣亮眼。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年1月到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82.5萬輛,同比增長1.1倍,推動整體汽車出口實現60%的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爲了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這一優勢有望在全年得到延續。

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出口量的強勢增長,離不開滬市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深耕和發力。據廣汽集團產銷快報,2023年1月到9月,公司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39.4萬輛,同比增長92.2%。據瞭解,今年9月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廣汽埃安銷量突破5萬輛,達51596輛,再創單月新高,同比增長72%。

除了在自主品牌方向發力之外,廣汽集團在合資品牌方面也大力推動電動化轉型。在上海車展上,廣汽本田發佈了新的電動化戰略,計劃在2027年之前推出5款純電車型,2027年後將不再投放燃油車,到2035年實現純電車型銷量佔比100%,股東雙方將全力支持廣汽本田快速實現電動化轉型。

銷量大幅增長也得益於廣汽集團在技術領域的創新。上半年,廣汽集團新增專利1435件,其中發明專利616件。具體來看,AEP3.0純電專屬平臺、星靈電子電氣架構、高性能底盤集成技術等隨Hyper GT車型量產,彈匣電池2.0技術、夸克電驅也將在未來車型上量產搭載,如祺Robotaxi車隊已在廣州南沙上線示範運營。

在多種技術創新和產品實力支撐下,廣汽集團海外出口也實現較強增長。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汽車出口2萬輛,同比增長29%;1月到9月,廣汽集團自主品牌出口超4萬輛,同比增長68.1%。

除了廣汽集團外,國內汽車行業龍頭企業上汽集團也傳來捷報:2023年9月,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終端交付量突破10萬輛大關,創下年內新高;2023年前9個月,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終端交付量達68.3萬輛,穩居中國車企前列,並且自1月份以來,始終保持“逐月環比連漲”的向上勢頭。

目前,上汽集團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海外業務已經實現“規模性盈利”。據瞭解,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MG已連續四年排名中國單一品牌海外銷量第一,在歐洲市場單月銷量已穩定在2萬輛以上,並且新能源車銷量佔比超過50%。MG品牌在中東、智利、澳洲和墨西哥等地均進入市場前7,市佔率超過5%。上汽通用五菱寶駿530成爲墨西哥細分市場銷量冠軍、Air EV在印尼細分市場份額佔到四成。上汽大通MAXUS品牌在澳大利亞、歐洲和墨西哥市場上半年銷量均已破萬。

產業鏈企業進入“收穫期”

除了新能源汽車企業之外,滬市新能源產業鏈企業也逐漸進入“收穫期”,交出亮眼成績單。

汽車產業鏈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零部件企業的助力,均勝電子作爲全球汽車電子及汽車安全領域的頂級tier1供應商,連續多年排名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前40位。

2023年上半年,均勝電子全球累計新獲訂單全生命週期金額約422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訂單金額佔比超70%,國內市場新訂單佔比近40%,且頭部自主品牌及造車新勢力客戶訂單金額佔比持續提升,特別是汽車安全業務已完成對新能源銷量榜TOP10客戶的“全覆蓋”。

據瞭解,均勝電子近年來積極把握全球汽車行業電動智能化轉型的大趨勢以及中國自主品牌崛起趨勢下的機遇,重點發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和智能駕駛等賽道,把握國內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快速成長的訂單機遇,加速佈局國內市場。

爲此,均勝電子積極與頭部企業開展合作,2021年就與華爲在智能座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雙方共同推進基於鴻蒙操作系統座艙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爲了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均勝電子持續推進國內的產能提升規劃,公司汽車安全合肥新產業基地第一期項目預計於今年三季度正式完工投產,目前已經進入安裝調試、產線試製階段,並已通過國內頭部本土品牌及新勢力主機廠的審覈,其他頭部合資及自主品牌的審覈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除了電動汽車之外,電動兩輪車近年來也發展迅猛。從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九號公司電動兩輪車銷量實現了從0到200萬輛的跨越,公司全地形車年產能8萬臺,已投入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據瞭解,九號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目前已經形成包括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智能電動兩輪車、賽格威全地形車、服務機器人、移動儲能等多場景、立體化產品矩陣。2023年上半年,九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爲43.8億元,實現淨利潤約2.2億元,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後淨利潤爲3.23億元,同比增長5.33%。

2023年上半年,九號公司自主品牌實現營收32.2億元,同比增長22.3%,其中智能電動兩輪車業務實現銷量54.03萬臺,實現銷售收入15.75億元,同比增長69.44%,機器人業務實現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474%。

驅動智能電動兩輪車等業務銷量增長的“發動機”是科技創新。2018年至2022年,九號公司研發投入依次爲1.23億元、3.17億元、4.62億元、5.04億元和5.83億元,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近39.5%,達1351人。

從科研成果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九號公司已獲得的全球性知識產權達到4300多項,包括國內已授權專利2408項,已取得158件著作權,1216件商標權,海外已授權專利601項,囊括自平衡控制技術、超寬帶無線定位技術、人機互聯技術、HIAS前燈技術、Ridey LONG長續航系統、可調阻尼減震技術等多項國際/國內領先或等同及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

在業務發展的同時,九號公司也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據公司車聯網數據,截至2023年10月,公司累計入網用戶超1300萬人,用戶累計騎行里程達1242.28億公里,累計減少碳排放5.99億千克,相當於植樹3345.14萬棵。

整體來看,滬市許多企業已成爲我國新能源產業鏈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有望在各行各業的新能源轉型中摘得碩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