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自10月重啓發行以來,用於償還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券迅速成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主力。證券時報記者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公開資料統計,截至10月12日,內蒙古、遼寧、天津、重慶、雲南、廣西、吉林、青海、江西、甘肅、福建、寧夏等12個省區市已成功發行或計劃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5362.9億元。

自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後,新一輪隱性債務化解正式拉開帷幕。在具體化債方式上,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置換隱性債務、緩釋地方政府償債壓力的舉措,得到研究機構的普遍看好。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23)》就曾建議,充分利用寬鬆貨幣政策創造的低利率窗口期,積極調動財政金融資源,穩妥有序開展隱性債務置換或展期。適度擴大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和資金用途,支持債務高風險地區化解存量債務。

對於各地重啓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當前地方政府化解隱性債務較爲迫切。一般而言,再融資債券用於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2020年開始,部分省份再融資債券的用途變爲“償還政府存量債務”,開啓再融資債券化解隱性債務,被市場稱爲“特殊再融資債券”。

“債務是地方政府穩增長的主要掣肘,化解債務壓力已成爲當前工作重點。”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通過特殊再融資債券化債較其他化債方法優勢明顯。一方面,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使用的是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實施便捷、阻力較小;另一方面,特殊再融資債券可以將高利息、不透明的隱性債務轉化爲低利息、監管透明的顯性債務,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隨着特殊再融資債券成功發行,專家普遍認爲,此舉在緩釋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同時,也將釋放地方政府支出空間,提振經濟信心。廣發證券宏觀分析師吳棋瀅指出,化債短期看將緩解償債付息的分流效應,增加顯、隱性債務的安全邊際,釋放2024年財政政策的逆週期空間,爲明年更爲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有利條件;中期看將優化地方政府資產負債結構、擴大地方投資在合意產業方向上的槓桿空間。

中銀國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啓兵指出,7月政治局會議以來,財政政策兼顧“化債”及“穩增長”,爲維持這一“並重思維”,後續財政政策的增量補充仍有必要,且有超預期的可能性;年內財政政策有望從居民消費能力補充、社會資本撬動等角度着手發力,相關政策工具仍然值得期待。

不過,由於置換表外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券將佔用表內顯性債務的存量餘額,意味着各地的特殊再融資債券存在理論發行上限。溫彬強調,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空間遠不能滿足地方政府化債需求。未來各地化債還需探索符合區域特點的化債模式,例如財力雄厚地區可安排財政資金化債等。

考慮到地方政府騰挪空間有限,對外經貿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李明近日向記者建議,中央財政和金融部門發揮更多作用。從解決當前地方債務風險問題的角度出發,中央財政加力是一個方向,但這不意味着地方政府不承擔責任,落實問責制度同樣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