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午後,碳酸鋰期貨的掛牌合約先後漲停,爲上市以來首次,今日碳酸鋰期貨再度上攻,漲逾5%,兩交易日累計漲幅已近12%。碳酸鋰期貨出現大幅上漲,主要原因來自於碳酸鋰的價格近期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回調。觸底之後的反彈,是助推價格上漲的因素。

作爲鋰電池的主要材料,碳酸鋰的價格走勢會對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影響。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鋰電池領域重要材料磷酸鐵鋰或將隨之走出低谷,相關頭部企業有望優先受益。經過一輪行業洗牌之後,行業格局將重塑,以萬潤新能(688275)等爲代表的企業因技術和成本優勢,更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

公開資料顯示,萬潤新能是一家專注於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爲磷酸鐵鋰、磷酸鐵等,是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主流鋰電池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在下游需求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萬潤新能通過持續的技術優化和產品迭代深化客戶合作,出貨量增速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實現營業收入57.77億元,同比增長70.15%,銷售數量同比增長125.44%,展現出穿越行業週期的能力。

目前,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正在經歷一輪深度調整,但鋰電行業賽道仍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相關數據,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83.42GWh,同比下降2.28%;2021年大幅增至219.68GWh,同比大幅增長163.34%;2022年動力電池累計產量545.22GWh,同比大幅增長148.19%,連續兩年翻倍增長。2023年以來,我國動力及儲能電池累計產量456.25GWh,同比增長46.8%。

東吳證券測算,2022年、2023年鐵鋰電池需求292、542gwh,對應鐵鋰正極需求100、185萬噸,同比增長146%及85%,2025年需求近500萬噸,2022至2025年複合增長率爲70%。

此外,隨着近年來我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加強對封裝形式的技術迭代,特別是CTP技術、刀片電池技術的落地和應用,使得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磷酸鐵鋰應用比例也不斷提升。未來,隨着終端主機廠集中發佈磷酸鐵鋰版Model3、比亞迪漢、宏光MINI等市場爆款車型,磷酸鐵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9月多數新能源車企迎來“金九”上漲走勢。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長或將帶動鋰電池及正極材料需求,提振市場信心。中汽協數據顯示,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90.4萬輛且創單月曆史新高,同比增長27.77%,環比增長6.86%,9月月度銷量佔比31.76%。

從長遠來看,待下游市場需求全部釋放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行業將正式進入拼成本、拼技術的階段。目前萬潤新能磷酸鐵鋰產能約24萬噸,隨山東一期下半年陸續投產,年底產能有望達36萬噸,將有效帶動市佔率提升。

與此同時,萬潤新能持續發掘和佈局新技術、新產品。目前,萬潤新能磷酸錳鐵鋰材料已進行了小批量試生產,產線具備放量生產條件;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實現量產出貨。此外,公司進一步發揮前驅體、正極材料一體化的產業鏈融合優勢,通過持續的研發、合理的工藝改進,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和增強抗風險能力。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