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正尋求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建立合作。近日,界面新聞從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處瞭解到,今年8月底,小米汽車就在接洽江淮汽車,商量代工新能源汽車的相關事宜但雙方並未達成最終合作。到了10月份,小米汽車開始接洽北汽藍谷和華晨汽車,就生產等事項進行合作談判。

該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與北汽之間的合作推進得更深,雙方均有意向進入更深一步的洽談。不過,具體的合作形式仍舊未知。

小米汽車在北京亦莊分兩期規劃建設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工廠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產能爲每年15萬輛,界面新聞此前報道該工廠已處於試生產階段。在已經有了自建工廠的情況下,小米爲何還要與其他汽車廠商進行合作?

知情人士對此表示,在首款轎跑車型之後,小米還計劃上線生產一款SUV車型,但小米暫時並不考慮重新搭建生產線。在小米汽車一期自建工廠生產轎跑車型的同時,通過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合作代工生產SUV車型,可以實現雙線推進。

未來小米汽車能不能成爲爆品,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小米正在考量要不要自己生產SUV車型。”該知情人士認爲,合作是小米汽車快速上量,且省錢的最優解。

“雷軍2024年的目標是銷售10萬小米汽車,但小米一期工廠的產能短期無法上量,二期工廠投建需要2年的時間完成。”他補充道,“增加新車型,也是決定小米汽車在第一年能否爆發的關鍵,車型越多,小米越容易達到10萬的銷售目標。

不過,與其他汽車製造商的合作最終能否順利落地還是個未知數。該知情人士也表示,小米方面對合作仍有顧慮,並還在衡量成本、技術和營銷的問題。

彭博社近日也報道稱,小米在等待有關部門批准電動汽車生產許可之際,正與華晨、奇瑞等汽車製造商洽談潛在生產合作事宜。小米和相關方並未作出正式回應。

對此有觀點解讀,小米在取得獨立生產汽車的許可證方面有所延誤,導致小米正在尋求與其他汽車生產商的合作事宜。

該知情人士則認爲這種看法沒有太多可能性。他表示,“目前小米汽車最大的顧慮在於產能問題其次營銷,以及銷量能達到多高。造車資質並不是小米最關心的問題。”

汽車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需要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審批,業內稱造車“雙資質”。8月底,據路透社報道,小米已經拿到發改委批准的電動汽車生產申請,另外界面新聞此前也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小米汽車最遲年底前可以拿到工信部的批文。

10月13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小米汽車首款車出貨量預估5至6萬輛,關鍵賣點爲自動駕駛、軟件生態、800V快充與動力配置,估計售價低於30萬元。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