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15日訊(編輯 劉越)近年來,合成生物學賽道火爆出圈。過去投消費、互聯網、醫療的基金,都在這個新賽道里抱團取暖。如今合成生物發展方興未艾,普利製藥近期宣佈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開發減肥藥普洛藥業公告斥3000萬進一步拓展合成生物佈局亞運會火炬握把的材料則採用凱賽生物基聚酰胺材料

根據Synbiobeta數據,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獲得融資總額約180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年的總和華安證券王強峯10月1日研報指出,合成生物學公司融資加速,芝諾科技、酶賽生物、微構工場等陸續完成多輪融資。2022年至今,國內外超過百家企業完成了新的融資創健醫療9月對外宣佈,已經完成超2億元B輪融資,由L Catterton路威凱騰和中信證券領投。

▌合成生物學或帶來每年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A股龍頭凱賽生物和華恒生物股價表現分化 技術落地困難重重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美國合成生物學賽道的“天選之子”已黯然失色。Ginkgo自2021年11月高點迄今美股股價累計跌超九成;2023年8月9日,另一頭部企業Amyris申請破產重組且計劃出售其消費品牌,其成立之初就獲得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4200萬美元資助。A股合成生物龍頭表現分化,凱賽生物自2021年年底高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超六成,而華恒生物自2021年上市以來股價累計最大漲幅達474%,當前股價相對今年3月的歷史高點並非“遙不可及”

回顧歷史,自Amyris2010年成爲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後國外合成生物學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相繼上市,彼時國內該領域企業身處“冷宮”,幾乎未受到資本的寵愛。直到2020年凱賽生物登陸科創板,20年磨一劍,打破了國內合成生物學“零上市”的僵局。智藥局指出,中國合成生物學三巨頭爲凱賽生物、華恒生物和藍晶微生物(未上市)。其中,凱賽生物壟斷全國95%長鏈二元酸。華恒生物丙氨酸全球佔比超60%。藍晶微生物成立7年已完成11輪融資,總金額超過20億元,它是全球第三、中國第一家顯著降低PHA成本達到可規模化銷售的公司。

合成生物學是一門融合生物學、信息學、基因組學、化學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被譽爲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其下游應用廣泛,需求正在不斷擴張。據國信證券楊林等8月15日研報梳理,合成生物學20餘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爲4個階段,其中2015年至今爲應用轉化期,合成生物學的“設計—構建—測試-學習”等概念提出,多學科融合程度加深,疊加資本市場加速入場行業產業化飛速發展。楊林進一步指出,全球經濟活動中60%的實物投入有望依靠生物技術獲得,預計在2023年-2040年,合成生物學將每年爲全球帶來2-4萬億美金的直接經濟效益

分析人士指出,作爲“改變人類未來的關鍵技術之一”,從政策端到技術端再到產業端,各國政府、科研院校和生物製造企業均在積極發力合成生物學。據IT桔子數據,中國合成生物學投融資熱度高增,2021/2022/1Q23公開投融資事件數分別爲22/12/5件,融資金額分別合計24.8/25.9/8.99億元。

“熱錢”湧入的同時,合成生物領域內湧現大量新玩家。2020年之後,合成生物相關企業的新增註冊量飛躍式增長,當年大幅增加355%至2.8萬家,2021年更是達到5.8萬家,2022年前七個月也已達到3.8萬家。中信證券李超9月25日研報指出,巴斯夫近期佈局生物基BDO,陶氏推出新的丙二醇產品線,早些時候東麗、DSM、索維爾、奇華頓、雀巢等各行業全球龍頭公司均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有所佈局,傳統領域巨頭的積極探索有助於加快合成生物學作爲新興技術的產業化進度和對各行業的變革。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合成生物學的創業公司領頭人往往是科學家,但他們未必懂商業,很多情況下資方需要進行“保姆式投資”。很多教授會把技術放在第一位去思考,而不是公司怎麼發展,產品怎麼落地,市場空間會有多大。此外,技術落地困難重重,但行業還沒有起飛,卻已經卷了起來。多數資本和企業家選擇市場增量大、空間大,且技術小的化妝品、食品、化工品等,卻很少有企業往藥上面來延伸,去做真正的高端合成生物。公認較好的品種都有十幾個公司在扎堆研發生產,到了真正落地的時候,可能與價格戰狹路相逢。

▌合成生物技術在化妝品原料領域率先落地 領頭羊鉅子生物股價坐上過山車 梳理佈局合成膠原蛋白的A股上市公司名單

合成膠原蛋白這一賽道隨着鉅子生物的上市受到廣泛關注。鉅子生物股價潮漲潮落,上市首日表現平平,而後在短短的兩個半月時間內,股價累計漲幅近8成達到58.8港元,市值一度接近500億港元。但漲潮快退潮也快,在3月22日高位觸頂後,鉅子生物股價迅速下跌,累計最大跌幅達51.7%

鉅子生物是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龍頭玩家,旗下可復美在2022年的營收高達16.13億元,爲公司貢獻了近7成的營收可復美爆款產品爲械字號的膠原蛋白敷料貼。中信證券杜一帆等5月29日研報指出,合成生物技術受到政策與資本的大力加持,但由於大宗原料規模化生產的難度和食品農業、醫療領域的嚴格審批,合成生物技術在化妝品原料領域率先得到應用,湧現出一批新興企業推動化妝品活性原料的廣泛使用。合成生物學技術中短期在美妝個護領域體現明顯,帶來原料領域的蓬勃發展。

化妝品活性原料具有規模相對較小、價值量高、大量原料已獲批准的特點,契合合成生物技術當前發展階段。據Made in China採購網,依克多因零售價格可達500~800美元/kg、99%純度麥角硫因市場價格可達30000~45000美元/kg、乙酰基六肽-1市場價格可達10~100美元/g,產品單位價值量較高。

據國家藥監局,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中的原料爲某一類別原料的總稱,如目錄中已收載了類別原料“膠原”,即膠原蛋白,包含了不同工藝來源如動物組織提取、基因重組的膠原,也包含了不同分型如I型膠原、III型膠原等。即合成生物生產的化妝品原料可直接上市使用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自《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2021年備案新原料6款,2022年大幅增長至42款,截至2023/5/25,2023年已備案原料20款,化妝品新原料迅速豐富。在新化妝品原料備案中,中國公司備案原料37款,佔比達54%,其中華熙生物、東阿阿膠、瑞德林生物、維琪科技、中科光谷等醫藥或合成生物背景企業積極備案多款新原料產品。此外,川寧生物作爲一家生產抗生素中間體的原料藥公司,在新賽道尋找盈利增長點時,亦看中了紅沒藥醇、麥角硫因等國內市場相對空白但產品毛利高的高端化妝品原料,沿用生物發酵技術進行生產,撞上了合成生物學的風口。

資料顯示,文章開頭提到的時隔一年再獲超2億融資的創健醫療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專注新型生物材料與創新蛋白/核酸藥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長期佈局損傷修復、組織再生等生命健康新材料領域。分析人士指出,創健醫療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背後,反映了合成生物學產業的崛起,尤其是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火熱

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膠原蛋白市場到達203.64億美元,中國市場平均增速高於全球。廣闊市場吸引下,衆多玩家爭相入局。錦波生物生產類人III型膠原蛋白,創爾生物主攻傳統動物源膠原蛋白。其他領域的龍頭玩家也跨界佈局,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收購益而康生物,正式進軍膠原蛋白賽道,劍指鉅子生物腹地;丸美股份正式發佈旗下首個重組膠原蛋白Ⅱ類醫療器械新品;愛美客、昊海生科都在走動物源膠原蛋白路線。

來源:財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