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證券之星

本週,大盤呈現探底後震盪企穩的走勢。雖然 週四受到匯金公司增持四大行利好消息刺激,滬深A股雙雙收陽;但 週五,受到外圍市場擾動,大盤小幅調整。 不過 爲了搞活股市,管理層週末仍在加班加點出政策。

01

證監會優化融券相關制度

9月中旬,金帝股份戰略投資者轉融通出借限售股引發市場熱議。彼時,諸多市場人士擔心,新股上市首日遭遇限售股融券做空,導致股價大幅下跌,並呼籲禁止戰投出借限售股。如今一個月不到,市場呼聲得以落地。

10月14日,證監會發布公告《調整優化融券相關制度,更好發揮逆週期調節作用》。 公告顯示,爲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逆週期調節,證監會經充分論證評估,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對融券及戰略投資者出借配售股份的制度進行鍼對性調整優化,在保持制度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階段性收緊融券和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

具體來看,證監會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了優化。

一是在融券端,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50%上調至80%,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上調至100%,發揮制度的逆週期調節作用。同時督促證券公司建立健全融券券源分配機制、穿透覈查機制和准入機制,加強融券交易行爲管理。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爲,此次對於融券保證金比例進行了大幅上調,此舉能夠有效減少融券的資金量。

二是在出藉端,根據有關法規規定可以對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予以調整,爲突出上市公司高管專注主業,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通過參與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出借,適度限制其他戰略投資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楊德龍表示,在出藉端的調整體現出證監會對於融券業務進行強化監管,減少市場做空的融券量,對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有重大意義,也減少了投資者對於一部分私募基金及其他投資者通過融券做空的擔憂。對於提振市場信心,推動資本市場企穩回升是有利的。

此後,滬深交易發佈的《關於優化融券交易和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相關安排的通知》則做出更爲嚴格的規定,對上市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限售股轉融通下達“禁止令”,其他戰投出借限售股也被予以不同限制。

市場人士分析稱,融資融券制度本身具備逆週期調節功能,立足市場情況、繼前期融資保證金比例下調後,此次對融券等制度進行階段性調整優化,適度提高融券保證金比例,適度限制戰投配售股票出借,將有望達到最優的政策效果。

02

央行行長最新發聲

另一邊,央行也有最新發聲。

10月13日-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基金組織)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第48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會議討論了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基金組織工作等議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出席會議併發言。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參加會議。

會議認爲,全球經濟呈現韌性,但復甦仍然緩慢且不平衡。當前的工作重點是持續控制通脹,維護金融穩定,在保護弱勢羣體的同時確保財政可持續性,促進包容性和可持續的長期增長。會議重申支持強勁的、以份額爲基礎的、資源充足的基金組織作爲全球金融安全網的核心,承諾按期完成基金組織第十六次份額總檢查。會議支持基金組織繼續幫助成員國應對債務風險,歡迎基金組織審查並改革各類貸款工具。

潘功勝在發言中重點介紹了中國經濟和貨幣金融形勢,強調近期中國經濟指標持續改善。

他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近期,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積累,亮點增多,預期好轉。工業、服務業增速均有所提升,市場銷售加快恢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潘功勝強調,下一步,中國將更加關注經濟增速和可持續性方面的平衡,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談到貨幣政策方面,潘功勝總結稱,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有力有效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下一步,要持續用力、乘勢而上,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着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加快經濟良性循環,爲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下週五(10月20日)新一期的LPR報價將公佈。9月公佈的數據顯示,1年期LPR報3.45%、5年期以上LPR報4.2%,均與上月持平。展望後期,業內人士認爲,年底前LPR或還有下調空間,四季度仍存在MLF利率下調帶動LPR報價跟進調整的可能。

03

後市行情怎麼看?

回看A股市場,雖然有“國家隊”入場的利好刺激在前,但週五滬指卻再度調整失守3100點,這樣的表現使得市場情緒再陷低迷,但好在積極因素正不斷累積。

對於後期A股走勢,市場人士總體樂觀,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市場層面。當前市場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投資價值凸顯。中原證券稱,當前上證綜指與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爲12.45倍、34.2倍,處於近三年中位數以下水平,市場估值依然處於較低區域,適合中長期佈局。

二是政策層面。管理層近期密集出臺系列利好,活躍資本市場政策不斷。如印花稅減半、降低新股發行節奏、限制大股東減持、鼓勵融券做多、限制融券做空等。市場人士認爲,3100點上下的政策底已被再次確認,後市或可迎來普遍性估值修復。

三是宏觀層面。自8月份起,社融數據大幅回升,各項經濟數據探底反彈,經濟復甦有望助推市場走好。在各項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國內宏觀經濟企穩,三季度經濟拐點跡象開始顯現。國金證券指出,展望後市,此時不應再對A股悲觀:一方面官方製造業PMI首次重回擴張區間,且連續4個月環比回升,8月工業企業利潤實現去年下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17.2%),預計今年上市公司第三季財報表現有望對A股基本面形成支撐。

往後看,申萬宏源最新觀點 指出 , 歷史經驗看,窄幅震盪市已處於中後段,打破震盪市需要重大宏觀變化。 美國 需要從供給側抗通脹,中美貿易摩擦階段性緩和有合理性,也有契機。 但另一方面,目前地區衝突形勢紛繁複雜,涉及全球多組重要的雙邊和多邊關係,避險情緒再升溫。 交易潛在宏觀重大變化,需蟄伏等待一擊必中的時機。

具體方向上,該機構認爲,近期華爲鏈密集催化,是最強的產業趨勢主題。震盪市短期積累一定漲幅後,市場分歧都會增加,但電子是基本面拐點方向,華爲鏈仍值得保持配置,後續繼續關注消費電子換機週期 + AI驅動全球半導體週期的驗證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