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在國內投資者借道ETF佈局市場機會的同時,外資也在積極入場。

公開信息顯示,近期部分新成立ETF產品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現外資巨頭的身影,包括巴克萊銀行瑞銀集團等。外資機構通過配置中國資產,顯示出其對當前中國股票市場投資價值的看好。

整體來看,寬基指數爲當前外資機構普遍偏好的配置類別。業內預計,隨着我國本土指數體系和ETF產品線的日益完善,外資機構參與ETF的積極性將不斷提高,配置的ETF類別也將趨於多元化。

外資機構積極買入ETF

近期成立的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外資機構身影頻現。

博時上證科創板100ETF發佈的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截至9月8日,巴克萊銀行持有該基金份額爲1000萬份,位列第十大持有人。作爲英國最大的銀行之一,巴克萊銀行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包括零售銀行、企業銀行、投資銀行等。

於10月11日上市的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ETF披露的上市交易公告書則顯示,截至9月26日,外資投行瑞銀集團位列其第二大基金持有人,基金份額佔比達9.57%巴克萊銀行則持有該ETF基金佔比4.79%的份額,與華夏基金並列爲第三大持有人

建信基金對此表示,ETF由於費率低廉、持倉比較透明等優勢,受到了境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青睞。華南一位公募人士則稱,“外資買入ETF甚至買進前十大持有人,的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態。結合以往來看,外資機構通過境內ETF配置中國資產的積極性在持續提高。”

外資看好當前入場時機

外資機構參與ETF的積極性持續攀升,折射出其對中國股票市場投資機會的看好,也是一種對當前配置機會的把握。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尹浩認爲,外資踊躍投資A股ETF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中國經濟環比增長動能氣溫回升,催化外資迴流;隨着國內逆週期政策持續落地,各領域政策密集出臺對於市場必然是利好因素,外資對中國經濟預期逐漸改善、對A股的信心逐漸修復;A股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成長股處於歷史上性價比高時刻,且在全球都處於低估水平,相比於海外資產A股權益資產的性價比更高。

二是ETF是一種通過場內交易買賣的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具有費率低、流動性好、操作靈活等優點,可以實現分散投資、降低個股風險。

三是證監會明確落實“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出“放寬指數基金註冊條件,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等一攬子政策,這些積極的政策信號,進一步助推外資買入中國資產。

尹浩進一步表示,外資加大對境內ETF產品投資,同時港股市場上追蹤中國資產的ETF也獲大額申購,交投活躍度也大幅提升,可以表明在政策支持下,中國資產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海外投資者的長線投資資金對中國的中長期發展前景持相對樂觀的態度。此外,海外投資者在A股配置比例仍偏低,未來存在提升空間,或將推動市場重拾信心。

嘉實基金則認爲,ETF常被視爲機構動向風向標,近期新發ETF中出現外資機構身影,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外資機構對A股市場的相對樂觀態度,以及中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當前A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投資性價比凸顯。一系列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舉措切中融資方和二級市場投資方回報動態平衡的要點,從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三季度業績預告看,較高的預喜率也有望提振市場情緒。

近期多家外資機構主動發聲,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對中國股市後市走向趨於樂觀。

建信基金表示,2023年8月18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時,提出了“放寬指數基金,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等措施。此後,ETF在產品審批、發行速度上均出現了明顯提升。

外資近期踊躍投資ETF基金,在建信基金看來,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國經濟在經歷持續恢復後,展現出了企穩的跡象。預計四季度經濟可能繼續向好,流動性環境有望保持寬鬆,市場或將重拾信心。與此同時,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正位於歷史相對低位,對於外資來說是一個較好的入場時機。該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外資對中國權益市場未來的樂觀預期。

多次現身ETF前十大名單

外資更偏愛寬基ETF

實際上,外資現身ETF前十大持有人並非新鮮事,此前在ETF中報中屢屢出現外資的身影。

數據統計,從2023年公募基金中報數據看,共有13家合格境外投資者進入了百餘隻權益類ETF的前十大持有人,這些ETF都主要是寬基指數型,13家合格境外投資者中有12家配置寬基ETF,其中跟蹤科創50、滬深300上證180等主流寬基指數的ETF更獲青睞,同時,二季度末外資對ETF的配置以新進和增持爲主。

“過去來看,外資持有的ETF份額中,主要以寬基指數ETF、滬港深主題相關ETF爲主,其次少部分配置主題型基金,例如高股息紅利主題相關ETF。”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尹浩表示。

尹浩進一步表示,具體來看,巴克萊銀行和瑞銀集團在12只ETF中現身前十大持有人,主要配置方向爲港股科技相關ETF、A股寬基指數ETF和高股息紅利主題ETF。日資的野村新加坡、三菱日聯、大和資產配置的ETF也主要跟蹤A股大盤指數,如A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上證180指數等。

數據還顯示,新加坡政府投資、日興資產管理公司、三菱日聯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等在內的外資機構長期持有寬基ETF,已連續多期進入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安上證18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之列。

此外,建信基金還表示,外資機構可以通過ETF互聯互通機制佈局中國資產。ETF互聯互通開閘一年多以來,標的持續擴容。目前,ETF互聯互通標的已由首批納入的87只增至137只,包括76只滬股通ETF、55只深股通ETF和6只港股通ETF。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