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10月15日訊(記者 閆軍)10月14日,證監會和交易所發佈《關於融券機制優化的通知》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

自金帝股份限售股融券引發爭議以來,融券業務也被冠以上市公司“自己做空自己”的標籤飽受投資者詬病。證監會此舉旨在保持整體制度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對現有融券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

上述融券優化通知的核心點在於,提高融券保證金、限制上市高管和核心員工融券出借,並對大宗套利等藉助融券非正當獲利方式進行監管。作爲融券業務的重要參與方,私募機構的監管也被重點提及,比如對私募機構的融券保證金進行差異化提升,即由50%提高至100%。

融券端政策調整對私募當下業務會產生哪些影響?對此,財聯社記者從私募、券商多方採訪瞭解到,整體而言,場內融券資金利用率會降低。對於私募而言,主要影響參與限售股融券和裸空業務的私募產品。

從行業策略類型來看,各類指增和全市場選股產品線此類量化多頭爲主流,對這些產品的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大宗+融券、多空策略則影響較大。”有頭部私募表示。

此外,財聯社記者還從券商處瞭解到,本次融券優化通知中並不會影響DMA業務和DMA券池。日前,財聯社曾對當下流行的DMA業務進行過報道,DMA產品以中性策略爲主,此前主要是量化自營盤在做,但是隨着業績攀升,不少中小量化公司開始向客戶推出此類產品,甚至有中小量化公司因此獲得規模迅速提升至百億私募,高槓杆DMA業務是否能夠向客戶銷售引發爭議。

限制裸空和空頭頭寸,多空策略受衝擊大

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50%上調至100%,對此多傢俬募表示,會影響場內融券資金的使用率,目前場外融券暫不受影響。

對於行業整體影響上,多家頭部量化私募機構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量化產品以多頭爲主流,即包括各類指增和全市場選股產品線均屬於量化多頭,因此對於行業的整體影響並不大。但是對於量化多空策略的產品影響則比較大,約束次新股鎖券後,裸空和空頭頭寸得以限制。

不過,也有私募人士指出,當前主觀裏也有承接場內融券方面業務的,類型不好界定,但同樣將受到約束。

具體到策略上,首先,新規對“大宗+融券”策略間接定性爲“不當套利”,因此對大宗套利策略影響較大。業內指出,目前大家傾向於是新老劃斷,不能新增合約,但是存續合約能不能展期存在爭議。

其次,在融券個股T0策略上,影響較爲中性,一方面,由於大宗套利策略受限,更多同類的資金與券源會釋放給融券個股T0策略;但另一方面,如果限購股融券業務參與較多的機構可能業務會受影響。

第三,對於ETF T0策略而言,近幾年由於市場成交量、波動率和券源的影響,融券日內交易策略很難做到滿融,下券率不高,對收益影響並不大。如果未來交易量增大則會影響收益。

第四,因直接提升了融券保證金,需要大量融券的多空策略是受影響最大。因此,在政策調整後,多隻量化多空策略產品火速向客戶做出說明。

磐松多空對沖表示,產品的正常運行不會受到影響,但融券保證金由50%上調至100%,會導致股票空頭端佔用保證金變多,因此,當前“100%多頭股票+100%空頭股票”的投資組合無法維持。

另一隻鋒滔多空策略產品也給投資人相應影響說明,該產品管理人稱,由於保證金比例上調,多空策略無法像之前一樣,一比一的配置多頭alpha策略與空頭alpha策略。

基金管理人也針對於給出應對舉措,短期內,投資組合會調整爲“100%多頭股票+約65%空頭股票+約35%空頭股指期貨”,保持資金利用效率;鋒滔多空策略給出的調整預案是:場內融券多空部分調整爲“90%的多頭,55%的融券做空對沖,35%的股指期貨對沖”策略。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來看,市場上多空管理人基本上採用了一定比例的股指對沖去應對當前新規。有機構表示,未來有待進一步優化方案。

成本升高,或將影響收益率

對於多空策略產品而言,提高保證金的直接影響可能在於倉位。有私募人士指出,倉位降低的話,影響相對中性,收益、回撤可能會同比例下降,投資者要做好收益打折扣的心理準備。

亦有機構指出,對於多空策略產品而言,通過股衍衛星倉融券的模式成本大幅提高。

一般而言,股衍成本的算法是通道費(0.5%)+(融券保證金(50%)-折算率(如果多空放一起,通常30%))×佔資費率(5%),按最新規定,保證金提升到100%,多空不可能放一起折算率0%,因此場外融券成本預計從1.5%提到5.5%。

此外,財聯社記者還從券商處瞭解到,本次融券優化通知中並不會影響DMA業務和DMA券池。

此前,財聯社曾對當下流行的DMA業務進行過報道,DMA產品以中性策略爲主,此前主要是量化自營盤在做,但是隨着業績攀升,不少中小量化公司開始向客戶推出此類產品,甚至有中小量化公司因此獲得規模迅速提升至百億私募,高槓杆DMA業務是否能夠向客戶銷售引發爭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