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上週,公募FOF新發行產品當中,全部爲養老目標產品,此類產品已成爲FOF產品新發端的主力,且長期在市場中具備號召力。事實上,這一類產品早在20188月就已面市,如今五年過去了,仍有過半數的產品總收益爲負。由於很多產品在配置初期偏向於權益類資產,這幾年的權益投資風向更迭頻繁或也是此類基金業績承壓的關鍵。

又有三隻FOF上新,全部爲養老目標產品

節後的第一個交易周內,公募基金的新發數量有所增加,在FOF品類當中,上週又有三隻啓募,全部爲養老目標型FOF

具體看來,分別是中歐預見養老2040三年、華泰紫金穩健養老目標一年、鵬華養老目標日期2050五年持有。與之同期競賣的還有市場的熱點——浮動費率產品,即管理費用同管理業績、規模等因素掛鉤的產品

有渠道人士此前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提到,目前市場環境下,定開類的基金銷售壓力較大,一方面是受限資金靈活處置的限制,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業績的壓力。有相關人士表示,對於一些三年期的產品來說,一般都是給個基準利率。

這意味着,此類產品追求的目標十分有限,僅對照基金基準進行投資,然而,對於動輒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資金成本,多數對照債券或偏債類指數的基準收益明顯有些讓人失望。

事實上,養老目標型FOF“開閘”到現在已有超過五年的時間,20189月首批上市之後,市場曾一度預期其將提供一種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以滿足養老需求,儘管時間還不長,但五年以來,仍有過半數的產品呈現負收益。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31013日,養老FOF、養老目標日期型FOF共計253只(統計初始份額),統計各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總和,有161只呈現負收益,佔比超63%。對於目標日期型養老FOF,隨着目標日期的臨近,基金的整體風險會逐步降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也會相應降低。

這意味着,當前此類產品的權益投資佔比仍然居高,不過受限於過去五年當中,經歷過核心資產白酒的抱團瓦解,新能源汽車的抱團瓦解,也經歷過今年以來的小盤科技股輪動加速,這對希望在中長期投資獲得穩定的基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超過40只的目標養老型FOF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超過20%

首批產品整體正收益規模分化顯著

不過,市場中也有一批產品呈現正收益,特別是首批產品中很多依然有不錯的長期業績表現,但就分化態勢來看,也十分明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中歐預見養老2035三年A成立以來總回報逾44%,業績排名居首;南方養老2035三年A43.22%的總回報緊隨其後;華夏養老2040三年A、工銀養老2035A兩隻產品成立以來的總回報也十分亮眼,分別爲35.09%33.34%。此外,嘉實養老2040五年A、易方達匯誠養老2043三年A、宏利泰和養老(FOFA5只產品總回報也均超20%

新設Y份額產品中,目前多數產品規模不足1億元。僅華夏養老2040三年Y、易方達匯誠養老2043三年Y、中歐預見養老2035三年Y、工銀養老2035Y規模居前,分別約爲5.01億元、2.25億元、1.66億元、1.52億元。

有分析指出,原則上養老目標日期型基金持有期越長,可投資的權益類資產比例越高,短期內相應的基金淨值波動也會越大。”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夏盛尹補充稱,隨着所設定目標日期的臨近,這類基金會逐步降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列,增加非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但也有分析指出,業績的分化會進一步導致規模上的差距,只有長期穩健的產品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盈米基金馮梓軒公開指出,市場在較短時間內的波動可能不會對這些產品的價值產生太大的影響,因此一年期產品更容易保持正收益。

他表示,“投資者不應過度關注年限產品是否均衡,在選擇個人養老金基金時,投資者更應仔細研究基金的投資目標、策略、歷史表現以及風險等級,以確保其符合自己的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