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泛生子宣佈已正式簽署私有化協議,每股1.36美元,對應泛生子交易估值約爲1.26億美金。距離2022年8月董事會收到王思振發起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已過去了14個月之久。

回購之事塵埃落定,關注的診斷行業業內人士既鬆了口氣,又覺得遺憾。

一、明星光環背後的隱憂

明星創始團隊:業內大佬,傲銳東源創始人何爲無+資深金融/互聯網人士王思振聯合創業,裏面還有A股最知名個人投資者龔虹嘉。

王思振擁有豐富的境外金融/IT背景,曾在美國銀行CapitalOne工作,又參與創立美國互聯網通訊公司iTalkBB(2012年被263公司以8000萬美金收購)。創始人身價豐厚,根據公開資料,王的家族已設立信託、基金,此處按下不表。

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先燒錢後盈利。創始人的互聯網背景,似乎也爲公司後續的發展埋下了隱憂。

美股上市風光:2020年上市募資2.6億美金,市值最高27億美金。當初的募資額,就已超過本次私有化估值的2倍。

二、退市是無奈之舉

股價連續下跌,迴天乏力:在中概股審計風波、中美關係、業績持續虧損等因素影響下,泛生子股價由最高31美金跌至2022年8月的1塊以下。

退市顯然不是主動選擇,公司爲維持上市狀態一直很努力。由於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持續低於1美金,2022年11月公司收到SEC的退市警告函,2023年5月又一次收到退市警告函。

很明顯,公司做了許多努力維持股價,從K線看,2023年5~7這三個月公司的最高股價恰好爲1美元/股,這絕非巧合。然而公司流通股近40%,盤子太大,想滿足解除退市警告函的要求,需要股價連續十個交易日維持在1美元以上,這超出了公司的能力。

直至簽署回購協議的10月11日當天,公司還宣佈將ADS三合一,從1股ADS=5普通股變爲1ADS=15普通股。這依然在努力維護股價>1USD/股。簽署退市協議日期距SEC的退市警告180天截止日11月13日,僅剩一個月,這也不是巧合。

公司爲維持股票上市所做的頑強努力,值得人尊重。

三、賬面現金枯竭,退市換取一線生機

業務艱難、現金枯竭:根據2022年財報,泛生子營收6.51億,銷售費用6.31億,虧損8.1億,這恐怕是本次私有化/股價低迷的最大原因。接近100%的銷售費用率,讓美股投資人難以認可。

NGS在國內近些年合規趨勢明顯,頭部公司如先聲診斷、世和基因等的銷售費用率已大大下降,並開始達到盈虧平衡。

眼看整個行業煥發生機,大panel證也批准在即。反倒是2家率先實現美股上市的龍頭,遲遲陷在鉅額虧損泥沼。

更難的是,2022年末賬面現金/等價物僅3.34億人民幣,短期負債+應付款1.7億。按此推測2023年1~9月後,公司賬面現金已枯竭。繼續撐着不退市,再融資困難,只能破產收尾。

5000萬美金,真金白銀回購,體面、誠意:本次私有化參與方+展期股東合計持有59.7%已發行股份,剩餘流通股份約40%,按1.26億美金估值,也就是要出約5000萬美元現金。

儘管流通股投資者虧損嚴重,但拿到點錢,能挽回點損失,總好過沒有。相比於一些港股公司PB早就遠低於1,依然拖着不回購,本次私有化稱得上“體面、有誠意”。

新股東給公司重啓帶來希望:本次參與方有中金康瑞醫療基金、無錫國聯集團、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有中金big name,有地方巨無霸國資。可以期待本次私有化後公司落戶無錫、獲得股東再次注資、甚至衝擊科創板/港股。無論成與不成,總歸保留了一絲火種。

四、私有化仍存變數

儘管私有化參與方+展期股東股份已達到59.7%,但完成私有化仍剩下2個條件:

股東大會投票獲得2/3以上股東支持;

反對股東不得超過15%。

從累計融資額看,在一級市場融10億+,二級2.6億美金,公司累計融資約30億人民幣。而此次私有化估值僅9億,現金支出約3.5億人民幣。如果有激進的二級投資機構跳出來認爲收購價過低,私有化仍可能存在失敗風險,這在美股也不是沒先例。

風光過、努力過,失敗過,但並沒有放棄。對公司而言,退市無疑不是個完美結局,但對投資人來講,創始人亦展示了誠意。祝公司後續順利。

8年燒完30億 ,換一個體面結局,一聲嘆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