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國內ABS(資產證券化)與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市場主體再度擴容。

10月13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別發佈公告稱,在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的統籌指導下,日前上交所、深交所向首批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出具無異議函,同意其試點開展資產證券化(ABS)及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業務。

據悉,這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是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證監會批准首批保險資管公司開展ABS業務。

人保資產對此表示,企業在獲得資產證券化業務資質後,將作爲資產證券化管理人及投資者的雙重身份深度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可以激發投融聯動的強大動能。未來,公司將更好地拓寬發展空間和豐富產品結構,“非標+標”有機結合,可爲客戶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進一步強化服務一方和三方客戶的主動管理能力和工具,提升保險資金的配置效率和效果。

泰康資產CEO段國聖表示,證監會批准首批保險資管公司開展ABS業務,對於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此舉有利於滿足保險資金多元化的配置需求,進而增厚投資收益水平;同時,ABS有望與公募REITs實現聯動,有效盤活保險資金投資的基礎設施股權項目,進一步豐富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預示着相關部門正引導更多投資機構開展ABS與REITs業務。

此前,上交所發佈關於《優化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REITs)發行交易機制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將進一步推動擴大基金中的基金(FOF)參與投資基礎設施REITs;配合中國證監會持續推動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投資REITs。

一位保險資管機構人士向記者分析說,此次相關部門允許保險資管機構開展ABS與REITs業務,也與保險資金投資這類另類資產的配套措施相對完善有着一定關係。目前,相關部門將保險資金投資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REITs)的風險因子設定爲0.5,相比而言,其他類型投資機構仍在等待投資REITs的操作指引。

在他看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ABS及REITs業務,是保險資金與資本市場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一方面它將暢通優質基礎設施資產入市渠道,進一步豐富ABS、REITs產品供給,促進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進而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另一方面它將充分發揮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基礎設施領域豐富的投資、管理、運營經驗,促進資本市場與保險資金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推進多層次REITs市場建設,構建市場良好生態。

上交所與深交所均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會同有關各方,遵循發展與規範並重的原則,堅持系統思維、市場觀念、試點先行,逐步拓展更多優質主體參與ABS及REITs市場,着力盤活優質資產入市,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保險資金有望入場

一位公募REITs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近日他們與多家養老金、企業年金、保險資管等投資機構初步溝通,瞭解他們對配置REITs的興趣。

“其中,保險資管機構對投資REITs的興趣相當高。”他告訴記者。究其原因,一是近年高負債成本的儲蓄型保單佔比有所上升,直接抬高了保險公司的剛性負債成本,在國債收益率中樞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保險資管機構急需尋找收益相對更高的固收類產品提升資產端投資收益,以應對負債端成本上升衝擊;二是近年保險資管機構日益重視保險資金投資期限與負債期限的匹配度,當前期限較長且收益相對穩定的REITs與ABS產品,可以幫助保險公司更快實現這個目標。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相關部門批准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與ABS及REITs業務,他們在這兩款另類資產的投資力度將相應增加。

上述保險資管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塔恩已在私募ABS產品投資方面積累豐富的經驗,構建了基礎資產評價體系、估值模型、合作方評價體系、後期管理等投資風控體系,令他們可以迅速加大公募ABS產品投資。

“對於公募REITs產品投資,我們可能會相對謹慎。”他直言。究其原因,一是上半年REITs產品價格波動加大,令他們需先構建完善的風控體系再考慮入場投資,二是當前部分公募REITs產品信息披露仍然存在內容不夠詳細、標準不統一、頻率不高等問題。其中包括公募REITs產品信息披露的深度不足,定期報告對細節披露不足,對收益、虧損、經營等情況缺乏深度分析,以及公募REITs產品信息披露的尺度不一,比如有些產品對底層物業資產出租率的披露以期末出租率爲主、有些產品則以期間出租率爲主,且同一家底層物業有時在不同時期披露的出租率口徑也存在差異等。

記者獲悉,爲了引導各類資本更全面清晰地瞭解REITs底層資產運營狀況,相關部門已向公募REITs產品管理機構提出兩項建議,一是REITs需儘快推出符合其特徵的財務指標與投資評估體系,以便更充分地展現自身底層資產運營狀況,二是鼓勵REITs產品管理機構設立常態化的業績說明會,向市場全面闡述自身經營狀況。

上述公募REITs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近日他們與養老金、企業年金、保險資管等投資機構溝通時,也向後者積極徵求意見——如何進一步清晰呈現REITs產品底層資產的最新經營狀況,並有效提升信息披露頻率。

“目前,針對投資機構對公募REITs產品底層資產運營風險(比如宏觀經濟波動導致企業退租、極端氣候來臨導致某個區域倉儲物流園區停產停工等)的擔憂,他們正通過收購不同區域不同業態的倉儲物流園區資產,更大範疇降低REITs產品運營風險。”他指出。

中金普洛斯REIT基金經理陳茸茸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REITs底層資產的區域分散化,能起到進一步穩定租金收入的作用。具體而言,一是不同區域倉儲物流園區業態不一,涵蓋冷鏈、幹散貨、保稅商品倉儲運輸等,可以滿足跨境電商、生活新時尚、商超、專業物流配送、生鮮電商等不同類型企業的倉儲物流配送需求,令REITs的租金收入實現較穩健的增長;二是不同區域的倉儲物流園區因地域經濟發展特點不同,可以提供多元化的長租或短租服務,令倉儲物流園區出租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準,進一步平滑租金收入波動性。

保險資管機構創設產品“態度積極”

在5家保險資管機構獲准開展ABS及REITs業務後,業界開始關注這些保險資管機構是否將很快創設新的ABS及REITs產品,推動資產證券化產品“擴容”。

畢竟,這些保險資管機構在交通、能源、物流、消費基礎設施、新基建等領域有着豐富的投資經驗,形成了涵蓋基礎資產評價體系、估值模型、合作方評價體系、後期管理的投資風控能力與行業研究體系,爲自己創設發行權益型ABS產品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外,這些保險公司還投資衆多大型基建項目與養老社區,這些“底層資產”也爲創設ABS及REITs產品提供豐富的底層資產。

記者注意到,保險資管機構對此態度積極。

泰康資產基礎設施及不動產投資中心負責人李振蓬表示,此次證監會正式批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與開展資產證券化(ABS)業務,對泰康資產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泰康資產將發揮保險資金的優勢,積極創設多樣化的產品,爲ABS市場帶來“保險新氣象”。

前述保險資管機構人士向記者指出,保險資管機構創設ABS及REITs產品,也有自身獨特優勢,一是保險資管機構兼顧產品發行人與投資人兩大角色,可以向自己創設的ABS及REITs產品投入更多資金,提升市場投資信心,二是保險資管機構與企業年金、銀行理財等機構投資者有着廣泛合作,可以根據後者的資產配置需求,在期限、收益率、產品形式等方面創設適合他們投資的ABS及REITs產品,吸引更多資金投入資產證券化市場。

上述公募REITs基金負責人直言,他們也希望保險資管機構能創設與投資更多REITs產品,一方面爲REITs市場引入更多資金活水,一方面也能豐富REITs產品底層資產與產品形式,帶動這個市場蓬勃發展。

記者瞭解到,當前部分公募REITs產品管理機構正與相關部門溝通,探討能否將存在業務互補性或協同效應的不同類型底層資產納入同一個REITs產品,進一步增強REITs租金收入穩定性與可持續性。比如產業園與倉儲物流園存在一定的業務互補與協同增長效應,若能共同納入同一個REITs,可以進一步提升REITs的收入多樣性和穩定性。

“目前REITs市場尚未出現相關的成功案例,但若這項建議被採納,將有助於保險資管機構更靈活地搭配底層資產創設新的REITs產品,吸引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一位長期關注REITs產品發展的境內投資機構人士向記者直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