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企業陸續推出

“360智腦”“訊飛星火”等多款生成式AI產品——

你願意爲“生成式AI”付費嗎?

配音、寫作、繪畫、知識科普、心理諮詢……隨着“本領”的不斷提高,生成式人工智能(AI)正快速走進人們的生活,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如果讓生成式AI做個自我介紹,它的回答可能是這樣的:生成式AI是一種能夠基於算法、模型、規則生成文本、圖片、聲音、視頻、代碼等內容的技術,可以模擬人類的創造性思維,生成具有一定邏輯性和連貫性的語言文本、圖像、音頻等內容,實現與人類的對話交互。

目前,生成式AI能夠提供哪些服務?消費者是否願意爲它買單?

大模型帶來全新體驗

去年底,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發的一款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熱潮。今年以來,中國企業也紛紛推出了“360智腦”“造夢日記”“訊飛星火”等各具特色的生成式AI產品。

粗略統計,目前市面上各類生成式AI產品近200個,根據其所提供的服務與功能,可以大致分爲以下幾種:互動聊天類的ChatGPT、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百川大模型;智能寫作類的一幀秒創、快文智能寫作、火龍果寫作、簡歷超人;音視頻處理類的360鴻圖、網易天音、商湯AI數字人;編程設計及翻譯類的微詞雲、阿里圖標、CodeWhisperer、金山詞霸等。

生成式AI帶來哪些新體驗?

就拿“生成式AI是否應該收費”這一話題來說,如果將其鍵入傳統的搜索引擎,得到的結果是包含“生成式AI”“收費”等關鍵詞的若干網頁鏈接,鏈接中的內容僅僅是包含關鍵詞,不一定直接和問題本身相關。

而如果將這個問題直接提問給生成式AI大模型,則可以得到一個清晰完整的論述。

其中,阿里雲“通義千問”給出的答案是:“這主要取決於生成式AI產品的定位和使用場景。對於一些基礎的生成式AI工具,如文本生成器、圖像生成器等,可以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而對於一些高級的、具有商業價值的生成式AI產品,如AI助手、AI客服等,可能需要收費以獲取收益。此外,生成式AI產品的定價也需要考慮到市場競爭、用戶需求和自身成本等因素。”

百度旗下“文心一言”的觀點爲:“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簡單的‘是’或‘否’,因爲它取決於許多因素,如生成式AI的類型、用途、成本等。一些簡單的生成式AI技術可能很容易實現,而且成本很低,可能不需要收費。但是,一些更復雜的生成式AI技術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源和研發成本,可能需要收費。因此,是否應該對生成式AI收費取決於具體情況。”

“大模型驅動的生成式AI一個突出特點是對多任務的適應性非常強。這打破了以往一種AI算法只能解決一類特定問題的專用化範式。目前,生成式AI已經可以在數字內容創作、輔助軟件開發、輔助客戶服務、知識管理等方向上扮演好助手的角色,讓短視頻、直播電商等領域的大量從業者受益,初步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不過,相關應用整體還處在早期。”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魏凱說。

消費者不急於買單

不久前,在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式對外亮相。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後,許多場景有望迎來全新改變:在多人線上數小時的會議後,人工智能技術將僅僅通過簡單的自然語言指令就能快速準確地提煉各方觀點,生成會議紀要;文檔可以一鍵生成標準格式文本,精通數百種Excel公式,自動基於表格內容生成圖表;越來越多由大模型技術生成的廣告創意,不僅有行業甚至地域的特色,千人千面,文字、圖片、視頻也能實現自然融合……

在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鄧志東看來,生成式AI大模型的價值就在於應用。只有在多樣化的實際應用場景中賦能智能經濟與智能社會發展,才能找到產業價值,也才能成就大模型自身。

採訪中發現,生成式AI如何在生產生活中發揮作用,左右着人們的付費意願。

一方面,消費者希望付費後獲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家住昆明的趙世明是一名視頻創作人。出於工作需要,他在幾個月前曾嘗試過使用生成式AI進行視頻創作,但結果並不理想。“我使用生成式AI主要想實現輔助創作的功能,一是豐富詞彙、生成視頻文案的腳本,二是對視頻影像進行放大和優化。但總體使用下來,感覺達不到我的期望。特別是它實際上輸出的文案只是一些通用型文本,既沒有特點,也沒有針對性。”趙世明說,自己其實並不在乎生成式AI的價格,而是更希望產品本身及整個生態能進一步優化,真正爲自己的視頻創作帶來便利。

另一方面,消費者更願意爲高品質、個性化的服務買單。

“我覺得就生成式AI來說,免費和付費能體驗到的服務確實有些差別。比如,目前我使用的是4.0版本的ChatGPT,付費後才能註冊使用。與免費的3.5版本相比,二者在數據庫方面有明顯差異。”在北京上學的王粟葦說,生成式AI產品可以採取階段性收費措施,在一定範圍內提供免費的基礎服務,付費後則可以體驗進階服務。“如果我需要一個寫作大綱,生成式AI可以輔助我進行構思,這是很讓人期待的。我願意爲此買單。”她說。

對更多人而言,支持這項新生事物真正發展起來也是願意爲生成式AI付費的理由之一。“我支持付費。只有付費纔會讓整個行業有持續發展的空間,同時意味着需要注重保護最終創作者的知識產權,鼓勵整個行業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激發科研人員活力,讓生成式AI向更高水平發展,從而持續提高解決用戶需求的能力。”在深圳工作的葛女士說。

健康發展重在可持續

在生成式AI是否應該收費或值得付費這一問題上,商家和消費者之間還存在一個潛在的共識,即:無論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應當既提高用戶福利又有利於生成式AI的持續健康發展。

來自杭州的倪女士是一名用戶界面設計師。最近,通過一款付費的生成式AI應用,她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儘管仍然要對生成式AI產品生成的圖片、素材進行完善和優化,但它給了我們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可能性。希望未來生成式AI產品的功能更強大。”倪女士說。

據360智腦總裁張向徵介紹,面向個人用戶,360智腦已陸續開放智能創作、智能辦公、智能社交、智能管理、智能營銷等百餘種生活及工作場景下的服務;面向企業用戶,相關解決方案已在金融、醫療、教育、稅務、企服等近20個行業落地。

“AI相關的服務需要較高的數據、算力等成本投入,大模型的商業化是不可迴避的命題。傳統互聯網商業形式一般包括廣告、會員增值服務,圍繞應用場景獲得佣金收入。在生成式AI商業化的初級階段,多元的付費形式或許可以爲行業發展探明方向。我們認爲,今後生成式AI服務應該是分層的:互聯網的基礎服務、普適需求是免費的,而AI數字人等個性化定製‘高級AI服務’可以收取一定費用。”張向徵說,360後續也將推出更優質的生成式AI產品和服務,通過解決用戶的需求來獲得更多商業機會。

麥肯錫諮詢公司在一篇名爲《生成式AI在中國: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的報告中預計,生成式AI有望爲全球經濟貢獻約7萬億美元的價值,中國則有望貢獻其中約2萬億美元,將近全球總量的1/3。

魏凱介紹,現階段生成式AI的開發和運行成本較爲高昂,既有軟件開發和訓練算力的投資,也有運維和推理算力的投入。特別是在服務階段,生成式AI對應的算力成本遠高於網頁瀏覽或搜索引擎。因此,相關企業針對大模型服務適當收費,不僅是合理的商業選擇,也是促進生成式AI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路徑。“具體看,什麼情況收費、怎樣收費,還要看市場反響。”魏凱說。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發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8月15日起施行,爲統籌發展與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生成式AI在應用中可能會產生有害言論、虛假信息、隱私泄露、偏見歧視等風險。安全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市場應用、社會接受的基礎。打造一個健康、安全、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讓有價值的創新和服務獲得相應回報,是生成式AI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