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買車究竟是一次性付清,還是辦理分期貸款,這是個難解的題。

對無數購車人來說,明明攢夠的積蓄足以買下一輛新車,但到了4S店卻發現,付款方式存在很多“門道”。“只有辦理貸款才能享受降價優惠”“貸款分期更適合您看的這款車”……在銷售人員甜蜜的“圍攻”之下,車主們執筆簽訂協議,成爲還貸“大軍”中的一員。

本以爲能享受到福利,殊不知在收到貸款合同時才發現,銷售人員口中的“利率”成了“費率”,提前還貸也面臨重重阻力,本想靠買車實現“美好生活”,但卻發現被“背刺”的終究是自己,貸款購車究竟還存在何種“貓膩”?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

分不清的利率和費率

風起於後知後覺。“買車時,我沒想到有那麼多彎彎繞繞。”直到交了定金提車後,瑤辰(化名)才盯着9.83%的貸款利率傻了眼,這比當時銷售人員口中的利率翻了近一倍。

不久前,瑤辰動了購車的心思,本可以全款買車的她在銷售人員的賣力營銷下選擇了貸款分期業務。瑤辰看中的車型是奧迪Q7,“在4S店看車的時候,銷售人員向我推薦了汽車金融消費貸款的購車方式,並告訴我如果辦理貸款可以省3.6萬元左右,利率爲5%,當時覺得還比較划算就買了”。

擁有金融從業工作經歷的瑤辰對利率信息比較敏感,她算了一筆賬,若以貸款金額41萬元、年利率爲5%計算,一年後就可以申請提前還貸,貸款一年需要支付的購車利息爲2.05萬元,而銷售人員當時承諾購車價格還可以省3.6萬元左右,將二者相抵,最終購車款項能節省1.55萬元。

怎麼算都不虧!在做好決定後,瑤辰便在4S店銷售人員的帶領下和銀行貸款經理進行了對接,提交了申請材料,通過了線上遠程面籤申請,不過在拿到合同的時候,她卻傻了眼,明明說好5%的利率卻“變了味”。

從瑤辰提供的電子版合同來看,這是一筆國有大行推出的個人汽車消費貸款,貸款金額爲41萬元,貸款期數爲60期,貸款利率赫然寫着9.83%。如此高的年利率讓她無法接受,瑤辰聯繫銀行貸款經理提出了疑問。

貸款經理給到的措辭則與4S店銷售人員有所不同,按貸款經理的說法,這筆車貸是按照等本等息的還款方式進行,每年收取5%的費率,貸款5年的費率爲25%,貸款金額41萬元,按5年一共60期平均來算每月還款額爲:410000×(1+25%)÷ 60=8541.67元。而貸款合同標註的利率是綜合年化後的利率。

而當瑤辰質疑爲何貸款利率與4S店銷售人員所說的不一致時,貸款經理簡單回應,“可能是銷售人員把費率和利率搞錯了”。簡單的一句“搞錯了”讓瑤辰覺得非常無語,但如今貸款已經發放無法再進行有效協商,想着一年後就會申請提前還貸,瑤辰也只得選擇接受。

在採訪中,瑤辰表示已經決定要進行提前還貸的操作,曲折的貸款經歷讓她直呼“被上了一課”,“只貸款1年還能享受到購車優惠,但若是將貸款時間拉長,貸款2年需要支出的利息就已經超過了車行本身給到的優惠,真正缺錢的人不會選擇這種貸款方式”。她表示,“因爲要買車,最近我也經常關注其他銀行的消費貸款活動,有些銀行優惠後的消費貸年化利率只有3.5%左右,如果長期貸款,直接申請消費貸再進行購車顯然會更划算,但這樣就沒有購車優惠了。”對此,她頗爲無奈地表示,顧客永遠沒有商家“精”。

提前還貸“障礙重重”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在買車的過程中,無論是4S店還是經銷商,一般都會採取遊說消費者採用貸款分期的方式購車,說辭中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貸款購車要比全款購車擁有更大的優惠力度。

而在貸款車上,有些銷售商會打出“低息”的噱頭以吸引客戶貸款買車。在北京工作的趙崢(化名)也是貸款購車“大軍”中的一員,“當時購車時選擇了辦理貸款的方式,4S店銷售人員推薦的是一家國有大行提供的大額分期卡業務,需要辦理一張該銀行的信用卡,審批通過後銀行將購車貸款額度直接存入信用卡中”。趙崢回憶,“辦貸款是和銀行工作人員約在家附近進行的,因爲對銀行的流程比較放心,當時根據貸款經理的要求填寫了一系列材料,填寫完畢後就拿到了貸款,但我並不知道貸款利率是多少,想着應該和正常的信用卡分期差不多。”但在購車後,趙崢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顯示“您的信用卡成功交易19.6萬元”。直到此時,趙崢也不清楚他的貸款利率是多少,“不管是在短信還是銀行App中,都沒有明確的標註”。直到收到銀行短信提醒還款時,趙崢才獲知,他的分期利率爲14%。

在後續的還貸過程中,趙崢也遇到了一些阻力,“當時銷售人員承諾可以提前還貸,但銀行卻表示必須要貸款2年後才能申請提前還貸,我通過較長成本的協商後才得以完成提前還貸的操作”。

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有車主分享稱,在交完車款定金和銀行對接中發現年利率與當初訂車時談到的不一致,等到銀行下款之後便要求提前進行還貸操作,但貸款經理卻表示,不能提前還貸,只能白白支付利息。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表示,從上述案例來看,4S店銷售人員、銀行在兩個環節出現了不當問題,一是在金融營銷宣傳層面出現了引人誤解的表述,通過概念的曲解使得消費者以爲承擔的利率與實際利率之間存在偏差;二是在貸後層面,沒有對消費者申請的真實意願進行復核,同時,對於誘導消費者的相關人員,也沒有采取對應的懲罰措施。

模糊營銷何時休

對4S店銷售人員而言,在營銷過程中將費率、利率表述模糊究竟是能力不足還是刻意爲之?對銀行而言,爲何又會出現無法提前還貸這一情況?對此,北京商報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在北京地區一家豐田4S銷售店內,記者看到,有多款車型正在進行打折促銷活動,“降價6萬”“低息就可以購車”……電子大屏幕上不斷滾動的優惠信息吸人眼球。當表達了想要購車的訴求後,一位銷售人員隨即拋來了貸款分期方案,以一輛總價爲22萬元的豐田SUV爲例,消費者可以選擇零息和低息兩種貸款方案。

零息方案爲首先支付60%的首付款項,裸車首付款爲11.74萬元,剩餘的資金由分期貸款完成,貸款期限2年,月還款金額爲3263元,車行另外收取服務費2000元。

另一種低息方案貸款資金由銀行提供,是車行與銀行合作對接的汽車消費金融貸款產品,該產品的首付佔比爲20%,貸款期限爲5年,裸車首付爲3.9萬元,月還款金額爲3185元。

乍一看,銀行推出的貸款方案非常有性價比,對手頭資金緊張的購車人來說,前期相當於花費近4萬元就能拿到愛車,4S店銷售人員也較爲推薦這一方式。不過需要注意了,在營銷過程中,銷售人員並不會主動提及貸款年利率及還款方式,而是僅將“較低首付”作爲營銷重點。

當記者追問時,銷售人員才提及,“還款方式爲等本等息”。通常情況下,消費者瞭解的還款方式以等額本息、等額本金居多,那麼等本等息又是如何計算的?

以50萬元車貸、貸款期限5年,貸款年利率爲5%計算,若選擇等本等息的還款方式,消費者每月都需要償還同樣的本金和利息,本金爲8333.33元,利息爲2083.33元,整體來看,貸款5年需要償還的總利息爲12.5萬元。

若選擇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本金會隨着還款期限的增多而增加,利息則會隨着還款期限的增多而隨之減少,根據公式計算可得,首期還款本金爲7352.28元,利息爲2083.33元,還款至60期時,剩餘本金爲9396.46元,利息爲39.15元,整體償還貸款總利息6.61萬元,比等本等息方式少還5.89萬元。

對於不熟悉利息計算方式的購車者來說,這是一筆算不清楚的糊塗賬,銷售人員、貸款經理模糊的措辭讓很多購車人在買車後才後知後覺自己的還款方式爲等本等息,將還貸時間拉長來看,這確實不是一筆“好買賣”。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悅坦言,等本等息和等額本息是兩種常見的貸款還款方式,二者在計算利息和每月還款額方面略有不同。等本等息還款方式每個月所還的本金和利息數額相同,所以每月還貸的負擔相對較小,也更加容易掌握和計劃,缺點是總還款利息較高。等額本息還款方式是指,每個月還款額度固定,包括本金和利息,但是其中本金佔比不斷增加,每個月還款的利息數額則會逐漸減少,優點在於總還款額相對較小,全程還貸壓力相對較小。

王德悅進一步提醒,購車人選擇還款方式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劃,確保按時還款,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在調查過程中,也有多家4S店銷售人員表示,通常要貸滿1-2年後纔可以進行提前還貸申請,若違約則需要繳納違約金。對此一位銀行業人士坦言,“銀行放貸主要就是從中賺取利息差,等本等息的利息較高,獲利更大,車貸一般都不支持提前還貸的操作,若客戶非要堅持提前還貸,銀行會收取貸款金額2%-4%左右的違約金,基本上在貸款1年之後大多數銀行會選擇不再收取違約金,也支持客戶提前還貸。”

如何讓購車者明明白白

在零售信貸增幅放緩、缺資產的背景下,汽車消費金融已成爲銀行挖掘信貸業務增長的重要抓手,在2023年半年報中,多家銀行都提到了汽車消費金融的重要性,推進自主獲客、直客經營試點、優化汽車分期產品、積極佈局新能源汽車消費分期等成爲多家銀行未來的發力方向。

如今,金融與場景的融合仍在加速,消費者在買車時也更加註重相應車貸的性價比和安全性。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關於金融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汽車貸款政策,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放寬汽車消費信貸申請條件,降低汽車貸款首付比例,延長貸款期限,合理確定信貸額度,降低汽車消費門檻。簡化汽車貸款流程。推廣線上即時辦理,通過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等合法渠道瞭解分析客戶信用狀況,適當簡化貸款申請材料,提升信貸審批環節、時間、要素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對銀行來說,應不斷強化市場拓展能力,積極尋求與汽車廠商、經銷商等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更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汽車消費金融產品。”王德悅建議,同時,提高市場營銷能力,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做好精細化客戶管理,深入瞭解各類客戶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爲高價值客戶提供定製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對潛在風險客戶進行嚴格把控。同時,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對貸款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和管理。定期與借款人進行溝通,及時瞭解借款人的還款情況和還款意願。對可能出現的逾期還款情況,採取及時的應對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壞賬風險。

在蘇筱芮看來,銀行後續應當加強內部人員管理,重視貸款業務的真實性以及金融營銷宣傳的合規性,同時進一步優化提前還貸業務模式。對於消費者來說,在申請貸款時需要關注還款方式這一關鍵點,必要時可以請貸款銷售人員列出每種方式的每月還款金額以及息費構成,並通過拍照等方式留證。

未來,汽車消費金融的規範還有一段路要走。在採訪接近尾聲時,瑤辰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到,對汽車經銷商和銀行來說,最重要的是讓購車人有充分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的權利,“購車者應該根據自身資金實力、還款能力,綜合且客觀地考慮更加適合自己的貸款產品和貸款渠道,而不是陷入營銷話術的誤區”。

對購車人來說,買車時也應記得切莫被低價宣傳所誘惑,應保持頭腦清醒,看清楚息費和利率,以避免遭受被“矇蔽”的風險。

北京商報金融調查小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