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端業務增長受阻的當下,科大訊飛選擇將業務重點向B、C端偏移,而圍繞大模型所展開的AI原生應用已是創收的關鍵一字,成爲最受外界關注的焦點。

10月19日發佈的2023年三季度報告顯示,科大訊飛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爲47.72億元,同比增長2.89%,毛利19.37億元,同比增長3.62%。在第三季度,科大訊飛保持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季度經營性現金流淨額3.57億元。

在費用控制方面,在前三季度科大訊飛表現尚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分別同比增長7.5%、9.3%、7.2%,均爲個位數百分比增長。江濤在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目前公司更聚焦於產品落地,與人員擴張相比會更注重渠道建設。

但對於通用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的投入在三季度還是影響到了科大訊飛的淨利潤表現。三季度科大訊飛開發支出較年初增長44.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579.01萬元,比上年同期降低了81.86%。

江濤直言,隨着明年星火大模型將繼續對標萬億級參數的GPT4,預計明年與星火大模型相關的算力投入會進一步增加。他表示,隨着投入增加,星火大模型的自我造血能力也在逐步形成,因此有信心能應對增加的投入成本。

教育板塊結構調整

在營收與毛利均同比微增的三季度,科大訊飛整體業績基本追平前半年的財務表現。從過往財報數據來看,由於央國企客戶羣大多走需要走立項、調研、招標等流程,四季度往往是科大訊飛集中回款的階段。

分業務線來看,多地政府財政壓力已經影響到了科大訊飛教育智慧城市等業務板塊G端營收,據江濤介紹,智慧城市事業羣收入前三季度有所下降,四季度將會有項目落地。科大訊飛的教育板塊則是早已打出“GBC比例調整”的口號,教育C端營收比例已經超過G端。

教育板塊曾是科大訊飛營收佔比最大的業務線,隨着教育G端業務的營收下降,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的營收佔比在2023年上半年已經與之持平,兩者收入分別佔到總營收的30.87%及30.9%。但對比開放平臺,毛利率較高的教育產品和服務仍爲科大訊飛的重要毛利來源。

江濤強調,從市場支付能力、支付意願等多個維度來看,科大訊飛都會持續去做教育板塊。不同於區域端(ToG),學校端採購所使用的屬預算類資金,因此教育板塊在學校端仍有增長。同時,科大訊飛教育單品搭載星火大模型能力後,其銷量在年中曾有快速增長。據江濤所說,目前教育業務來自C端、B端、G端的營收比例已經大致調整至40%、約30%、約20%。

“在課後服務佈局完成、商業生態逐步形成後,未來在學校端和C端空間很大,”江濤強調,隨着大模型的滲透其競爭優勢也會更加明顯。

大模型何時變現成焦點

科大訊飛在財報中指出,公司將於10月24日如期發佈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3.0,實現全面對標ChatGPT,同時升級大模型代碼能力;發佈醫療大模型和訊飛曉醫APP;發佈AI答疑輔學(學習機應用)和AI心理諮詢,並與12個行業龍頭共同發佈相關行業大模型。

江濤表示,在大模型商業落地的過程中,ToB市場有可能率先形成規模化市場。目前面向企業端科大訊飛除了提供客服、辦公會議等共性產品外,也支持結合行業知識對通用大模型進行專項調優,在交付方式上則分爲雲服務及本地化部署。

此前科大訊飛曾與華爲昇騰合作推出可用於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星火一體機,但在三季度財報中仍未有明確的營收表現。江濤透露,由於客戶都需要走招標流程,過程中一般需要6個月以上,因此星火一體機的營收貢獻仍需時日。

圍繞星火大模型所展開的應用生態也值得關注。科大訊飛曾基於星火大模型發佈了星火語伴等應用,對於此類應用,江濤表示,目前首要目標還是發展用戶,在未來能持續黏住用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纔會開啓增值服務收費,現在談收費還爲時過早。

此外,一個最爲直接的變現模式即面向開發者按token計費。但對此江濤回應稱,行業內按token所收取的費用普遍都貼着成本線,以此吸引開發者,這使得該模式儘管提供了新的營收來源,但在改善毛利方面效果有限。

整體來看,無論是訓練推理所帶來的算力成本、收入週期長的BG端業務,還是以發展用戶爲主的應用生態,都決定了星火大模型商業價值的釋放仍需時日。在全面對標ChatGPT的星火大模型V3.0及相關應用發佈後,上述產品將會爲科大訊飛的業績表現帶來多大影響,仍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