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大銀行密集轉讓58.06億元信用卡不良債權 專家:銀行資產質量與經濟表現相關性強 經濟下行週期的不良資產還未充分顯現

財聯社10月20日訊(記者 史思同)近日,光大銀行在銀登中心網站接連發布了7期信用卡不良貸款轉讓項目招商公告,年內共發佈約12條相關不良資產處置信息。

據瞭解,今年上半年光大銀行不良貸款有所抬升,不良率較上年末增加0.05個百分點爲1.30%。彼時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表示,該行不良資產的生成主要集中在信用卡、消費信貸以及房產領域,當前信用卡及消費信貸業務的資產質量還處在壓力區間。

實際上,今年以來銀行業不良資產轉讓活躍,年內已有包括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約20家銀行先後在銀登中心發佈各類不良資產轉讓信息約百條,涉及對公或個貸以及信用卡等多方面。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銀行自身經營能力及區域方面差異以外,銀行盈利水平、資產質量與實體經濟表現相關性強。目前國內經濟呈現良好恢復態勢,宏觀政策支持,企業經營狀況持續好轉,銀行資產質量有望持續改善。但由於銀行壞賬、不良率會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滯後性,經濟下行週期出現的不良資產可能還未充分顯現,後續還需持續關注銀行相關披露。

上半年不良率抬頭,光大銀行轉讓58.06億元信用卡不良貸款

據財聯社記者梳理,光大銀行此次發佈的7期不良貸款項目均爲個人信用卡透支,共有240324筆、239493戶信用卡不良貸款,債權金額合計達58.06億元以上。

在上海證券研究所固收首席鄭嘉偉看來,光大銀行此番密集推出信用卡不良貸款轉讓項目是爲加大該行不良資產處置,這對於盤活公司整體資產和現金流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隨着國內經濟穩步復甦,企業經營改善,同時積極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有助於銀行盈利的改善等。

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光大銀行信用卡規模持續增長,上半年末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225.41億元,同比增長4.90%;同時信用卡客戶達4954.58萬戶,新增189.92萬戶,交易金額達12439.23億元。

但同時該行不良貸款方面也有所抬升,上半年末其不良貸款餘額488.2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1.47億元;不良貸款率爲1.30%,較上年末增加0.05個百分點。

彼時光大銀行副行長楊兵兵在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稱,從資產質量結構上看,其銀行不良資產的生成主要集中在信用卡、消費信貸以及房產領域,與當前市場的整體狀況相一致。

“在信用卡和消費信貸方面,主要是因當前國內需求仍然不足,部分地區和行業的居民收入有所下降,所以信用卡及消費信貸業務的資產質量還處在壓力區間。”楊兵兵表示,預計隨着經濟復甦,相關行業的風險水平將有所降低。同時光大銀行也將加強風險管理,一是優化客戶結構,二是強化授信准入,三是對存量進行主動管理,來提升相關領域的資產質量。

鄭嘉偉告訴財聯社記者,根據監管公佈數據,國內銀行上半年平均不良貸款率爲1.62%。僅從目前不良率水平來看,光大銀行上半年的不良貸款率是遠低於行業整體平均水平的。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德勤在近日發佈的《中國銀行業2023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中指出,12家境內商業銀行(六大國行及招商、興業、浦發、中信、光大、平安)上半年末不良貸款餘額合計1709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18億元,增幅6.33%,低於同期貸款餘額8.02%的增幅。而其中光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增速最高爲9.28%,遠高於同期4.70%的貸款餘額增速。

近20家銀行發佈百條不良資產轉讓項目,未來資產質量需持續關注

今年以來銀行業不良資產轉讓活躍,財聯社記者據銀登網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包括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近20家銀行先後發佈各類不良資產轉讓信息約百條,涉及對公或個貸以及信用卡等多方面。

“部分銀行通過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有助於釋放信貸空間,提升資產質量和收益率水平等。”有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國內不良處置渠道拓寬,模式較爲成熟,有催收、法律訴訟,覈銷部分呆壞賬,債務重組、剝離,以及向部分專業化機構轉讓等多種方式,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難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從銀行財報來看,國內銀行不良率整體維持低位,撥備普遍高於監管要求,行業不良率持續下降,資產質量保持穩健,同時銀行也普遍保持盈利。”他表示。

監管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末,國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2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831億元;不良貸款率1.62%,較上季末基本持平。

“目前商業銀行的息差明顯壓縮,盈利水平、營收增速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行。但是整體來看,銀行的資產質量還是保持比較穩定的。”鄭嘉偉告訴財聯社記者,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和經濟週期是相匹配的,但由於銀行壞賬、不良率會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滯後性,因此目前經濟下行週期出現的不良資產還沒有在銀行報表裏充分顯現出來,後續還需要持續關注銀行對外的披露。

同時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除了銀行自身經營能力及區域方面差異以外,整體來看,銀行盈利、資產質量與實體經濟表現相關性強。目前國內經濟呈現良好恢復態勢,宏觀政策支持,企業經營狀況持續好轉,預計銀行資產質量將持續改善。

鄭嘉偉進一步分析指出,整體來看,銀行板塊的估值水平處於近十年來比較低的階段,市場對銀行的悲觀情緒已經反映在這個估值上面。未來隨着整個基本面的回暖,包括三季度經濟增速環比已經轉正,經濟動能不斷增強,四季度有望進一步加速。在後續穩增長的情況下,有助於銀行估值水平的修復,成長性進一步增強;同時化解風險能力也會增強,不良率也將有所降低。

此外德勤報告也指出,2023年上半年,企業經營恢復仍面臨一定的壓力,就業市場不景氣以及居民收入預期不穩,部分企業和個人還款能力承壓,銀行資產質量管控仍面臨較大挑戰。不過境內銀行通過積極優化信貸政策、持續完善資產投放結構、加強資產風險全面防控並加速資產處置等多種舉措,資產質量基礎得到不斷夯實,整體風險可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