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道

如果把“雙十一”看作電商一年一度的大考,今年的大考來得尤其早。

除招募商家提前外,各路電商平臺日前紛紛宣佈了各自的“雙十一”檔期。天貓“雙十一”從10月24日晚8點開始預售,京東則搶先從10月23日開始起售。看似不慌不忙的拼多多則低調開賣,據商家曝光的消息,活動從2023年10月20日開始,與拼多多的8週年慶無縫鏈接。

在追捧性價比與消費者審美疲勞的雙重衝擊下,《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發現,各家平臺搶跑“雙十一”的同時,爲了抵禦抖音等直播電商帶來的衝擊,新的流量聯盟正在形成。天貓方面,除了和微信“拆牆”以外,與B站(嗶哩嗶哩)、知乎等更多平臺也站在了一起。

另外,真正的焦點在於價格戰,京東高喊“真便宜”比拼低價的同時,天貓啓動了首屆“雙十一”以來最大的變革。據接近阿里內部人士透露,全網最低價是今年天貓“雙十一”的核心KPI(關鍵績效指標),淘寶的所有業務動作大部分將圍繞價格力開展。

平臺圍繞價格力開戰,消費者有望回到當年沒那麼“燒腦”的“雙十一”嗎?記者從部分商家處獲得確切消息,除了用戶習慣的跨店滿減之外,今年天貓“雙十一”將推出一件“直降”,不同類目的商品折扣在15%~20%之間。

戰線拉長至近30天

從最初的“光棍節”大促開始,“雙十一”上線十五年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戰線越拉越長。從熬夜搶貨到分撥預售,“雙十一”從幾天、十幾天一路膨脹到今年的快一個月。不過,消費者在大促之下也變得越來越從容。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快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10月18日就已開始預售;10月20日“抖音商城雙11好物節”正式開啓,整體“雙十一”活動週期爲10月20日~11月11日。小紅書的“雙十一”活動也是從10月20日零點起,持續到11月12日。京東方面則宣佈,10月23日晚上8點,以“真便宜”爲主題的京東“雙十一”當晚現貨開賣,消費者即買即得。

相較而言,“雙十一”的發起者天貓“雙十一”似乎姍姍來遲。10月24日晚8點,天貓“雙十一”正式開始預售。今年的活動節奏分三段:10月24日14點~11月3日24點搶先購預售、10月29日0點~11月3日24點的搶先購現貨以及11月9日0點~11月11日24點的狂歡日現貨。

綜合各平臺售賣期,“雙十一”活動從10月份就開始,延伸到“雙十一”之後,前後跨度將近一個月。在業內人士看來,“雙十一”戰線越拉越長,是因爲在春節大促之前,“雙十一”是一年中最集中的大促,對於品牌商和渠道商,也是年底盤點和去庫存的好機會。

除了傳統電商平臺之外,直播電商、社交平臺、線下商場參與者越來越多,無形中也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機會。“雙十一”戰線變長,已經從單純的電商大促變成買方市場,造成了“雙十一”越來越長尾,越來越難出新意的現狀。

新流量聯盟

平臺焦慮的本質是流量焦慮,如何讓用戶在碎片化的時間空間裏多看你一眼,是各家平臺都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流量焦慮推動了“雙十一”新的流量聯盟出現。記者從淘天集團瞭解到,今年“雙十一”除了和微信“拆牆”以外,天貓、淘寶與B站、知乎等更多平臺開始深化合作。

此外B站、知乎、微博與淘寶聯盟一起進行聯合補貼,淘寶客通過淘寶聯盟廣告投放,滿足條件可加碼獲得10%~20%不等的額外流量。帶貨達人通過微博、B站、知乎平臺推廣淘寶聯盟商品,滿足條件可獲得平臺官方額外流量扶持。

“天貓、淘寶加微信、B站、知乎的組合並不意外。”互聯網資深分析師郝智偉認爲,微信是流量創造者,淘寶則是流量消耗者,爲了推進售賣,淘寶勢必要不斷注入流量。何況從目前看,微信和淘系已然不是直接競爭者,雙方站在一起效果如何值得期待。

另外記者從B站方面瞭解到,在今年電商的流量大戰中,B站也毫無疑問地成了各電商平臺的“流量池”,和拼多多、阿里、拼多多都有合作。

“從財報數據看,B站第二季度的DAU(日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5%,達到了9650萬。加之B站用戶以年輕用戶爲主,平均年齡約在22歲,要‘種草’年輕人,B站是繞不開的一環。” 郝智偉進一步指出。

實際上最先在B站上收穫年輕人的是拼多多。2022年年末,B站聯手拼多多辦跨年晚會,在此之前雙方早就開始了引流。

“拼多多幾乎是最早在B站上投放搜索碼的。”一位資深B站用戶告訴記者,拼多多喜歡根據UP主的粉絲、播放量直接投放,或通過UP主投放的優惠鏈接直接跳轉拼多多購買頁面,轉化率一目瞭然。另據拼多多相關人士透露,拼多多的投放邏輯更直接和看重效率,比如直接引導跳轉鏈接購買或者接入百億補貼的購買頻道。

不過,B站的強勁對手當然還包括“種草”第一平臺小紅書。日前京東聯盟明確宣佈降低商家參與小紅書、B站等站外營銷的門檻;簡化合作鏈路,上線“種草”效果數據等分析功能。另有非官方消息稱,小紅書直接跳轉淘寶成交也在內測中,目前只開放邀請的品牌商家。

新的流量聯盟驗證了互聯網的殘酷生存法則:沒有永遠的敵人。“阿里今年搭建的新流量聯盟,是有益嘗試,加深與B站合作顯然用意在年輕人,知乎背後的目標用戶是30歲以上的男性、高知用戶,但引流效果如何未知,還有待觀察。”郝智偉認爲。

價格力之困

新的流量組合背後,“雙十一”真正的競爭焦點還在價格戰。

今年以來電商紛紛推出“百億補貼”,強調價格力,延續到“雙十一”,價格戰進一步升級。據天貓內部人士透露,今年天貓“雙十一”最大的不一樣,是新增了“雙十一天天低價”活動,對應打標商品將獲加權流量。

相對應的“雙十一天天低價”商品,開賣期從10月24日開始一直至11月11日,並在淘寶搜索端、淘寶好價頻道等推薦場全週期向消費者推薦。換言之,今年“雙十一天天低價”將獲得全週期的推薦加權,優先於“雙十一”跨店滿減、立減等活動商品。

多年以來,天貓“雙十一”的主要促銷手段一直是跨店滿減,今年首次在“雙十一”強調全網最低價,並推出一件直降,可以看作淘天集團價格力戰役的一次集中爆發。

“直降就等同於‘雙十一’早期的直接打折,用戶不用燒腦湊單滿減優惠,消費體驗會好很多。”接近阿里的內部人士認爲。

與此同時,商家在選擇“雙十一”打折策略上感到很爲難。“原來跨店滿減上不封頂,買家爲了獲得更多折扣,會復購湊單帶動多個店鋪銷售。”一位天貓商家向記者解釋,如果根據官方立減規定的折扣,買家肯定歡迎但賣家肯定不適應。

另據記者拿到的一份淘寶“雙十一”大促“官方立減”的讓利折扣公示,大部分一級類目如飾品、運動戶外、家居等折扣均爲15%,部分生活電器、大家電少量類目折扣達到20%。

爲滿足用戶需求,今年快消行業提供“雙通道”,同一店鋪的不同商品,可以在跨店滿減和立減之間靈活選擇。但今年的總體趨勢是“大力扶持新品、趨勢品類、優價商品”。

“商品價格大部分老粉都知道原價,不可能活動前臨時調整價格再打折,除非活動期間上新品,但這樣又會影響到清庫存銷售。”上述天貓商家表示。另外,面對對促銷已經審美疲勞的消費者,15%~20%的折扣率是否能刺激消費,效果也有待觀察。

“在經濟下行週期中,消費者即便有錢也不敢花,折扣零售和低價零售的生命力就會較爲旺盛,以低價商品爲主的直播帶貨能夠持續火爆,也說明了低價策略依然有吸引力。”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認爲。

不過,從現狀來看,今年的“雙十一”大戰註定不是流量、低價就能一招制勝的。發明了“百億補貼”的拼多多培養了低價用戶心智後,在加速補課售後服務、用戶體驗;京東在強調物流配送優勢的同時,開始加大補貼力度;作爲“雙十一”的發明者,天貓在追逐用戶活躍度和體驗的同時,同樣需要平衡商家的體驗和效率。

在莊帥看來,一個平臺不可能做到所有商品都是最低價,而一旦低價成爲所有電商平臺的標配,各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就越來越不明顯。市場競爭不應該是你死我活,而應該是你爭我奪,這就要求平臺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是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分層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