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徵會更加明顯。要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在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的同時,還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94.8%,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22.3%,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17.1%,向下拉動GDP0.8個百分點。

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常被形象地喻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雖然近年來學術界對這一分析框架有所爭議,但從“三駕馬車”的變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中國經濟的動力之變,明確宏觀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從當期數據看,三季度由於消費持續回升、出口下行、投資增速回落,“三駕馬車”的影響格局略有變化。若將觀察緯度拉長可以看到,隨着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我國經濟增長已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66.6%,上半年爲77.2%,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至83.2%,消費的“主引擎”“壓艙石”作用越發凸顯。

如果爲今年以來三大需求“畫像”,或許可以分別用一個字來概括——

消費體現一個“暖”字。隨着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消費潛力逐步釋放,拉動作用持續顯現。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三季度兩年平均增速爲3.9%,比二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8.9%,中秋國慶假期國內旅遊收入已超2019年同期,“流動的中國”生機勃勃。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加快推動促進汽車、家居、電子產品消費等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積極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謀劃組織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政策給力、市場發力,就業與居民收入持續改善,消費市場加快“暖”起來。

投資重在一個“穩”字。今年以來,雖然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放緩,但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增速比1月份至8月份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速連續兩個月回升,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良好,民間投資降幅有所收窄。

投資是連接供給與需求兩端的關鍵變量,對經濟起着重要支撐作用。目前,我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僅爲發達國家的20%至30%,農民人均公共設施投資僅爲城鎮居民的五分之一左右,總儲蓄率仍然較高,擴大有效投資有必要有空間有條件。要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及其他經濟社會重大項目建設,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外貿主打一個“韌”字。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外需走弱、價格下跌,疊加去年高基數影響,外貿增長面臨不少壓力。但我國外貿迎難而上,穩規模、優結構持續推進,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0.2%。民營企業月度進出口增速均高於整體,“新三樣”產品出口值連續14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下一階段更多積極態勢可期。

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徵會更加明顯。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着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在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的同時,還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三駕馬車”開足馬力、協同發力,將拉動中國經濟沿着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原標題:從“三駕馬車”看中國經濟動力之變

編輯:鄧晞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