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翀

自2017年首批FOF產品誕生以來,FOF已經走過了六個春秋。而作爲市場上的“專業基金買手”,FOF基金經理們也在積極探索、不斷實踐,用自己在資產管理市場中親身經歷,向市場傳遞出更多關於資產管理行業的思考與見解。

近期,太平基金首席資產配置官、太平福安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擬任基金經理劉翀接受了中國證券報記者的採訪。劉翀表示,FOF作爲近年來國內新興的一種標準化公募產品,正在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未來隨着越來越多基金公司走出自己的差異化道路,以及被動化ETF等投資工具的廣泛運用,市場將會湧現出更多風格鮮明、打法成熟、穩健優質的FOF產品。

自上而下 從大類資產配置視角出發

在劉翀看來,作爲一位FOF基金經理,用宏觀的眼光自上而下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是首要任務。“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在產品的整個框架體系裏,不同類型的資產需要如何配置,每類資產的階段性佔比是多少,確定好這個大方向後,我們才能考慮基金產品的不同特點,分析哪些基金的特徵能夠滿足資產配置的需求。”

但大類資產的配置並非易事,在劉翀看來,做好這件事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着手:首先,通過宏觀多因子模型對未來權益市場形成一定預判,根據其輸出的信號判斷是否需要增加權益倉位。其次,根據ERP(股權風險溢價或股債性價比)指標從宏觀層面判斷股票和債券相對估值的大體位置,分析哪一類資產的安全邊際更高,配置性價比更突出。最後,通過參考國際貨幣指數、外匯等反映海外市場動態變化的重要變量,綜合分析國內市場的資產配置方向。

在中觀維度方面,劉翀表示,會結合國內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出臺,找尋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具備較高成長性的行業。

超額收益來源豐富 巧用非常規資產品種

在與劉翀的交談中,記者發現,劉翀對基金類資產以外的其他類投資品種也有不少投資心得。“我比較推崇在底部買一些可轉債資產,因爲它具有‘上漲無限、下跌有底’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壓力測試,大體推測出可轉債買入後的最大跌幅,將整個組合的回撤幅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通聯數據顯示,劉翀曾在管理華寶穩健養老(FOF)期間,在2019年二季度、三季度等多個時間段均購買過可轉債資產。

此外,劉翀表示,除了幾類比較常見的基金品種,自己還會捕捉一些相對小衆的基金品種以更好地彌補風險收益的不對稱性,比如量化對沖類基金、“固收+”基金。“其實在不同階段,都會出現一些受到政策制度支持的基金品種,這些基金也會成爲我們優先考慮的品種。”劉翀還表示,自己也會考慮配置一些黃金原油等商品基金。

劉翀之所以能夠對不同大類資產有着較爲深刻的瞭解,與他豐富的投研經歷不無關係。2008年,劉翀加入光大證券,擔任投資經理,負責自營類固收業務;2014年,劉翀加入太平資產,擔任投資經理、高級投資經理;2018年,劉翀加入華寶基金並擔任養老金部副總經理,擔綱華寶穩健養老(FOF);2021年,劉翀加入淡馬錫旗下富敦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擔任固定收益部及多元資產部總監,在劉翀看來,這段外資機構的投研經歷使得自己對多元資產配置、人工智能投資等領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嚴控回撤風險

談到目前正在發行的太平福安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劉翀表示,將立足絕對收益思路,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把控回撤,突出產品的“穩健”特性。

談到選擇基金產品的基本思路,對於固收類基金,劉翀表示,自己非常注重其3年以上業績的風險和收益特徵。對於權益類基金,劉翀表示,自己更偏愛均衡型產品。“目前公募市場上的基金已經超過1萬隻,因此我們需要藉助定量的研究方法對基金進行初篩,之後再運用定性的方法對產品進行綜合分析。”劉翀表示,“上至基金公司的整體投研生態、激勵機制,下至基金經理本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性格特徵等,都是我們在選擇基金時需要去考慮的因素。”

“我們的新發產品中帶有‘穩健’兩個字,而且這是一款養老目標基金,這對產品淨值的穩定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劉翀說道。談到對產品回撤的把控,他認爲,首先,需要通過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來大體控制產品的整體波動率;其次,需要對不同資產實現分散化管理,比如,可以抓住黃金、原油等商品資產在不同階段的投資機遇,豐富整體資產配置結構,從而達到熨平權益市場短期震盪波動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