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和尚,姓唐 ,泰字大來 ,南晉寧人 。俗名雲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 (公元 1593年 ),於清康熙十卒二年 (公元 1673年 )終年八十一歲 。

雲南雞足山佛寺

窟中眠似蟄;

座上吼如雷。

雲南賓川寂光寺

不待海枯才見底;

但逢月上即敲門。

大理感通寺客舍

百尺高樓千古勝;

萬里江山一擔當。

劍川金頂寺

買得松陰三十里;

撥開雪磴幾千層。

雲南劍川金頂寺

若說有禪心似塊;

必須無影月才明。

雲南劍川金頂寺

世情滌盡山常瘦;

佛性空時火亦寒。

雲南賓川大士閣

山中古佛由來古;

世外閒人那個閒。

雲南劍川寶相寺

更上一層樓,雲山有影;

打通兩個字,人法齊空。

雲南劍川石窟

穿破許多草鞋,不爲行腳;

見過什麼道理,便住此山。

昆明筇竹寺

託鉢歸來,不爲鐘鳴鼓響;

結齋便去,須知鹽盡炭無。

雲南賓川悉檀寺

以端坐爲須彌,放下的便是;

以明日爲來世,已過者不留。

雲南賓川大士閣

妙莊嚴共仰慈尊,若見實相非相;

大般若常行智慧,當以無門爲門。

雲南某地靈光寺

雞唱於絕響之時,不待三聲誰有覺;

花開在共見之處,豈容一個獨開顏。

雲南雞足山佛寺

這個骨堆,爲怕死的,猛然見了皆道活;

一團熱鐵,在咬破者,即時嘔卻豈容吞。

雲南晉寧盤龍寺

敬以作忠,見曝背聞僧,至今猶說簪花事;

勞而不怨,勸銜杯嘉客,弔古休歌垂楊篇。

大理感通寺寫韻樓

天上天下吾獨尊,能以正法傳心,明如皎月;

世出世間人共仰,但願衆生成佛,遍滿河沙。

雲南賓川悉壇寺

鼎足中原,只這鹿苑家風,與天目相爲伯仲;

側身上界,此去雞足咫尺,較華首更覺孤高。

雲南某地水目山寺

柱杖尾掉一片白雲,不重不輕,任我拈爲詩料;

火爐頭上幾句冷語,亦吞亦吐,有誰透着宗風。

雲南劍川寶相寺

鷲嶺拈來有何消息,露在一枝,引得破顏迦葉笑;

雞山勝處豈非形勢,埒於三尺,要將喚醒世人迷。

雲南雞足山佛寺

杖頭流水有淵源,萬古七人,前當證祖、後當證祖;

洞口清風透消息,千僧一喝,老也傳宗、少也傳宗。

-----------------------------------------------------

黃鉞(1750-—1841),字左田,又名左君,號壹齋、左庶子,安徽蕪湖人,清朝大臣,歷仕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是著名的教育家、畫家、藝術評論家。[1]

篆書七言

人道君如雲裏鶴;

自稱臣是酒中仙。

賀程恩澤再婚

調羹定識威姑性;

灑翰應增呂子書。

賀王懿修80壽

謝恩孫代趨朝杖;

上壽兒歸聽講筵。

書齋

舊書細談猶多味;

佳客能來不費招。

------------------------------------

吳蘭修(1785-1837),是嘉慶13年(1808)舉人.

門聯

食四十兩俸;

藏三萬卷書。

自題七言

不羞老圃秋容淡;

猶有寒花晚節香。

贈桂文燦父

舊侶同庚,我淡如鷗君似鶴;

而翁有子,大才猶虎小爲熊。

-------------------------------------

何探源(1816~1871), 字衍明, 號秋槎,又名兆星,排行第二。廣東大埔縣恭洲人,生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清朝咸豐九年(1859)己未科進士,歷任四川閬中知縣、開縣知縣。

滕王閣

千載登臨容我輩;

一燈讀序憶兒時。

滕王閣

時來風送滕王閣;

運去雷轟薦福碑。

廣東韓山書院

藝不徒遊,當循志道據德依仁之序;

友何以尚,必待誦詩讀書論世之功。

韓山書院

五載賦棲遲,看桑海婆婆,南珠正媚;

三山憶儔侶,願天風鼓盪,北斗常依。

佛頂寺

與了拳同衍南宗,古柏傳香,覺路有誰登佛頂;

記行腳來從東浙,黃梅留偈,空山曾此證禪心。

-------------------------------------------------

龍爲霖(1689-1756),字雨蒼,號鶴坪,四川巴縣(今重慶)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年羹堯督川,深器之。工書法,善詩文。

贈袁枚

羲皇以上懷陶令;

山水之間樂醉翁。

九龍書院

魚龍歸海,時來皆得化;

桃李在門,意會即逢春。

韓山書院道堂

多士講習斯堂,當思文起衰,道濟溺,體具用周,方信韓山有地;

大儒溫飽非志,與其月賞錢,歲靡祿,名存實亡,何如橡本無花。

----------------------------------------

成格(1769年-1838年)字果亭。滿洲正黃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嘉慶元年登進士。

廣東巡撫署廳

花竹一庭,是亦中人十家產;

軒窗四壁,可無廣廈萬間心。

廣東學海堂

定秀環開,知此地素稱材藪;

菁莪再造,願諸生共衍薪傳。

廣州城中學海堂

學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

秀開百粵,看羣賢事業名山。

----------------------

王利亨,字襟量,號竹航,又號壽山(生卒不詳)。

梅縣松源福粵公祠堂

宋室忠臣宇;

明朝進士家。

山西廣靈水神堂

軒窗綠至雲三面;

魚藻空遊鏡一奩。

山西廣靈水神堂

即景無多,解目皆禽魚樂趣;

自公有暇,隨時見風俗情懷。

-------------------------

呂璜(1777—1839)生。號月滄,永福人。嘉慶十六年進士。以知縣分發浙江,歷慶元、奉化、鎮海、山陰、錢塘諸縣,擢西塘同知。革職後主榕湖、秀峯書院講席。著有《呂月滄集》

慶元縣大堂

我也曾爲冤枉痛人心來,敢糊塗忘了當日;

汝不必逞機謀爭個勝去,看終久害著自家。

煙水亭

到此聽萬籟笙竽,問誰識天外宮商,空中韶薓;

有客會重陽風雨,同領略湖山畫稿,今古揪枰。

奉化縣二堂

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爾公,先慎爾獨;

國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還酌其通。

秀峯書院講堂

先有本而後有文,讀三代兩漢之書,養其根、俟其實;

舍希賢莫由希聖,守先正大儒之說,尊所聞、行所知。

=================================================

劉子迎,清人,生卒不詳。

留侯廟

從龍逐鹿兩茫然,我思妙用無方,何害英雄與兒女;

黃石赤松皆戲耳,獨怪全身有術,不遭烹醢即神仙。

水榭自題

瀟湘聽雨,岱嶽看雲,鹿夢醒來訛、還向詩書尋樂地;

秋月窺檐,春波拍岸,鷗盟隨處證,不妨絲竹遣中年。

-------------------------------------------------

方士鼐,字羹梅,一字庚眉,號調臣,定遠人。清貢生,官東流教諭。有《田持軒詩鈔》。

嶺西道署儀門

重門洞開,要事事勿負寸心,方稱良吏;

高山仰止,莫矜矜不持一石,便算清名

挽張海柯軍門

識面我無緣,名在江淮,百戰功勳萬人敵;

出師公未捷,氣吞雲夢,一生忠勇九重知。

道署花廳

勝地表七星,看雲影嵐光,公暇卻宜邀客賞;

好春當二月,喜風和日暖,我來剛值課農時。

端州道署大堂

曾踏軟紅塵,最難忘藥砌薇階,十載文章綸閣靜;

勉爲清白吏,好記取韶山端水,兩番兄弟繡衣來。

陶靖節祠堂

君爲五斗米辭官,喜東籬寄傲,北牗迎涼,令天下折腰人,頓生愧悔;

我乘半帆風到此,看南嶺過雲,西江隱月,願同儕遊宦者,早賦歸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