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記者 範子萌

時隔兩個月,境外機構再增持人民幣債券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19萬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2.4%。這也意味着,今年9月,境外機構買入人民幣債券約百億元,爲今年6月以來首次增持。

外資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隊伍”也在壯大。數據顯示,9月,銀行間債券市場新增3家境外機構主體。截至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

回顧看,年初迄今,受美聯儲加息、中美利差高企、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等因素交織影響,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需求有所反覆、整體走弱。

數據顯示,至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較年初減少約2000億元。今年前9個月中,境外機構有5個月減持人民幣債券,4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

左右外資買賣人民幣債券行爲的一大關鍵因素是美債收益率。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持續攀高,帶動中美利差出現倒掛、且持續走闊。近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更是刷新16年紀錄,一度觸及5%,影響着全球資金流動。

“投資人通過購買美債就能獲得高收益率,這將影響其他風險資產的吸引力,導致股市等風險資產承壓,強美元將引發資金持續從新興市場流出。”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說。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也表示,對於新興市場風險資產而言,美國收益率大幅上升——尤其是在美聯儲政策預期更加鷹派的背景下——是一個明顯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組合外流趨於加速,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貶值。

不過,隨着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接近終點,這一局面有望出現緩解。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市場已在逐步消化本輪加息週期的完整信息,中美利差後續有望逐步恢復至正常區間。而且,人民幣債券作爲全球投資者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選項,投資價值正在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近期的跨境資金流動已經流露暖意。“10月份以來,隨着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中的季節性等短期影響因素減弱,跨境資金呈現淨流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日前就2023年第三季度外匯收支形勢表示,總的來看,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延續預期穩定、交易理性的基本格局。

王春英認爲,我國外匯市場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與可承受力明顯增強,跨境資金流動短期調整未改變長期均衡的發展態勢,這些都是市場成熟度提升和韌性增強的積極表現。

對於未來我國外匯市場和跨境資金流動趨勢,王春英表示,隨着宏觀調控政策效果不斷顯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將持續積累,對我國外匯市場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增強,也有利於吸引跨境資金流入。同時,美歐通脹將繼續緩慢降溫,政策關注焦點可能從“加不加息”向“降不降息”過渡,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外溢影響也將逐步發生轉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