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兩年時間,股價跌去了近60%。不過,對數萬名股東來說,相比於虧損,更要命的是虧得稀裏糊塗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今天我們來扒一扒$亞虹醫藥-U(688176)亞虹醫藥這家公司。

先看公司業績。

2022年,亞虹醫藥營業收入2.61萬元,淨虧損2.47億元;今年上半年,亞虹醫藥營業收入7.77萬元,淨虧損1.85億元,同比環比均大幅擴大。注意,無論是2.61萬元還是7.77萬元,都可以理解是壓根沒有創造任何收入。

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卻靠IPO一口氣募了25個億。

2022年1月7日,亞虹醫藥科創板上市,發行價22.98元/股,募資資金25.28億元,超募3.11億元。其中,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拿走1.3億元承銷費。按發行價計算,亞虹醫藥市值超過百億元。

但沒想到的是,上市首日,亞虹醫藥就遭到了破發;在那之後,公司股價起起伏伏,截至2023年10月24日,亞虹醫藥收報9.52元/股,較發行價跌幅58.6%,接近6成!

2020年-2022年,亞虹醫藥淨利潤分別爲-2.47億元、-2.35億元和-2.47億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IPO募來的錢,夠亞虹醫藥“躺”上10年!

重點來了。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亞虹醫藥作爲科創板上市公司,保薦機構中信證券肯定需要跟投,這樣一來的話,跟廣大散戶一樣,股價下跌勢必也跟着虧損。

事實卻是,Too young,Too simple!

作爲亞虹醫藥的唯一戰略投資者,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中證投資獲配330萬股,佔總股本的3%,限售期兩年。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按道理說3%的持股比例應該出現在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但事實卻是,中證投資“隱身”了。

問題出在哪裏?

2022年1月7日,也就是上市首日,亞虹醫藥轉融通出借了330萬股,融出金額5800萬。注意,融出數量剛好等於中證投資獲配數量,大家可以細品。

這裏補充一句,只要戰投機構將股份轉融通借出,就不計入其持股數量。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中證投資才得以“隱身”!

表面上看,戰投機構跟廣大股民一樣承擔股票下跌的風險,但事實卻是,其持有的股票早已經通過轉融通出借了出去,對沖了股票下跌帶來的風險。

不得不說,在亞虹醫藥面前,後面的$浙江國祥(603361)浙江國祥都只是個“弟弟”!

最後,咱們回到公司業務。

爲什麼公司營業收入爲零也可以上市?因爲亞虹醫藥選擇的是第五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市場空間大,符合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牀試驗”。

關於這點,官方是這樣介紹的:

“目前公司正在開展9個主要產品對應的12個在研項目,其中有2個產品的3項研究已處於III期或關鍵性臨牀試驗階段。”

明面上看,上市是符合規定的;但是,爭議依然巨大。

比如說,募投項目進度緩慢,其中乳膏生產項目投入進度僅3%;再比如說,亞虹醫藥的核心產品APL-1202計劃2022年遞交上市申請,但目前進度明顯晚於預期;再比如說,亞虹醫藥存在上市前通過多次增資哄擡估值的嫌疑。

拋開在研產品的研發進度、是否能夠順利上市以及上市後市場前景到底如何暫且不談,單就說,亞虹醫藥伴隨着各種質疑上市,將原本屬於一級市場的風險讓廣東股民承擔,這合理嗎?如果公司果真具有“市場空間大”,爲何又要如此着急上市?

從目前來看,至少在IPO發行價、轉融通這件事情上,亞虹醫藥存在割韭菜的嫌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