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末舉行的美歐峯會上,美國和歐盟未就鋼出口關稅協議達成一致,此前志在必得的美方“空手而歸”。

本週伊始,更多雙方談判細節得到釋放,美歐在會後發佈的聯合聲明顯示,在2023年剩下的兩個月中,雙方將致力於在《可持續鋼鐵和鋁業全球安排》(下稱“全球安排”)方面達成共識。

不過,由於該談判已經談了兩年還沒有取得更多進展,觀察人士對於美歐雙方是否能在兩個月中出現突破性進展存疑。

美歐鋼鐵貿易協議爲何難產?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在20日表示,美國拒絕明確表明何時取消對歐盟的懲罰性貿易措施,是雙方未能就鋼鐵貿易達成協議的關鍵原因。

同時,據一位美國官員透露,有關巴以衝突問題的討論耗費了美歐峯會相當長時間,這也是會議主要焦點。他並表示,如果談判需要更多時間,打算在年底將關稅繼續展期。

美國“臨時加價”

東布羅夫斯基斯所指的是美方在美歐峯會前夕突然提高要價之事。此前,美歐希望在20日舉行的美歐峯會上就鋼鐵貿易的《全球安排》達成一致。

按照時間表,美歐必須在10月底之前就所謂《全球安排》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美歐之間關稅將在今年10月底後恢復,這意味着,美國將對來自歐洲的鋼鐵徵收25%的關稅,對來自歐洲的鋁徵收10%的關稅,而歐盟的措施則針對美國輸歐的波本威士忌和哈雷戴維森摩托車等產品。

2018年6月,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對從歐盟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實施232關稅措施,歐盟也予以反制。爲了讓美歐雙邊貿易關係不進一步惡化,在拜登政府上臺後,美歐雙方在2021年10月31日達成了所謂關稅“休戰”協議。

據參與談判人士透露,美國在峯會前夕“加價”,臨時要求加入新條款,即允許美國在未來重新徵收關稅,對此歐盟無法接受。

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主要的障礙是美國方面沒有明確時間表,以及表態如何取消232條款關稅配額。”他並表示,沒看到美國作出強有力的承諾來確保取消這些關稅。

2018年6月,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對從歐盟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實施232關稅措施,歐盟也予以反制。其中美國在2018年對64億歐元的歐洲鋼鋁產品徵稅,並隨後在2020年“加碼”,又涉及了4000萬歐元的歐盟輸美鋼鋁產品。

在此次美歐峯會上,對中東局勢的討論也佔用了不少時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博導趙永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相對而言,考慮人道主義的問題要多一些,這是歐盟和美國的區別,美國更多考慮利益,“美國有美國利益優先原則,而歐盟主要是從國際法和人道主義這兩個原則來考慮。”

“方法論”不同

在協商期間,美國和歐盟在方法論上始終存在分歧,美方希望直接徵稅,而歐盟方面有重重顧慮,認爲直接徵稅不符合世貿組織(WTO)相關原則。

通常在開徵懲罰性關稅之前,需要進行相應調查程序。此前,曾傳出歐盟計劃在本月和美國舉辦的峯會上宣佈對中國的鋼鐵企業開展反補貼調查的消息。

10月12日,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時表示,中方認爲,歐方上述做法擾亂國際貿易秩序,推高下游生產成本,影響消費者利益,無益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無益於本土產業長遠發展和市場健康運行。

何亞東表示,歐盟長期對進口鋼鐵產品採取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包括實施數年且廣受詬病的全球鋼鐵保障措施、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鋼鐵產品採取的60餘項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等。歐盟鋼鐵市場成爲全球貿易壁壘多、產品價格高的市場之一。

美歐峯會後,前述調查並未出臺。而在雙方的聯合聲明中,歐盟和美國認爲《全球安排》旨在解決鋼鐵和鋁業的非市場過剩產能和排放強度問題。

“在這兩年中,我們在確定非市場過剩產能的來源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聯合聲明稱,“我們還對解決鋼鐵和鋁行業排放強度問題的工具有了更好理解。我們期待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繼續在這些重要目標上取得進展。”

實際上,除了貿易關稅工具之外,美歐圍繞鋼鐵和其他高碳產品達成的任何新協議都需要解決方法論問題,歐盟選擇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行徵稅治理,而美國則選擇了《通脹削減法案》(IRA),以補貼和財政刺激爲形式進行經濟刺激,促進經濟轉型。

客觀上,美國排放水平的數據能力建設遜色於歐盟:經過長年的碳市場建設,歐盟碳排放數據的能力建設和實踐經驗都更爲充足。而直到今年6月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纔開始對鋼鋁公司的碳排放“摸底”。

彼時,USTR致信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要求對美國鋼鋁企業碳排放進行調查,並請這些企業提供排放數據,數據彙總報告應在2025年1月28日之前提交,這意味着準備工作將持續到拜登政府的第一個任期結束後。

不過在排放方面,鋼鐵業內的看法是,美國的噸鋼平均排放強度低於歐盟,其原因是美國鋼鐵商使用的能源是天然氣且價格低廉,而非煤炭,同時美國還廣泛使用回收金屬來製造新的鋼鐵產品。

因此,美方此前提出的以排放量爲基礎的計劃,對於碳排放量較高的歐洲鋼鐵產品並不友好,且更會傷害日韓等亞洲生產商。

歐盟談判官員也拒絕這一安排,並認爲歐盟的CBAM纔是正確的答案,該機制將根據碳強度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但與歐盟不同,美國沒有全國性的碳定價體系,2024年大選臨近,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和伊利諾伊州等重工業州都是民主黨需要爭取的州,因此拜登政府態度謹慎。

與此同時,IRA正在顯現效果。美國榮鼎集團(Rhodium)7月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美國國內每減少一噸二氧化碳,在美國以外地區就能額外減少2.4~2.9噸二氧化碳排放,這要歸功於 IRA推動的成本降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