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拐點何時出現?

當地時間週四,美國商務部將公佈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讀數據。華爾街最新預測顯示,上季度美國GDP增速將升至4%以上,創2021年四季度以來最快增速。不過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進入尾聲,經濟火熱和通脹依然遠離目標是否會讓美聯儲進一步收緊政策,預期中的增長拐點以及是否會引發經濟衰退等話題,正在引發廣泛討論。

消費反彈助力經濟加速

上月公佈的修正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爲2.1%,連續四個季度放緩。然而,最近的數據表明,消費者支出火爆將繼續支持美國經濟,機構預測美國三季度GDP增長將達到4.3%。

分部門看,佔到經濟12%的製造業持續低迷,紐約聯儲、達拉斯聯儲、費城聯儲製造業指數繼續處於萎縮區間。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已經連續10個月處於萎縮區間,創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長紀錄。

房地產業面臨考驗,加息推高抵押貸款利率,居高不下的價格也打壓了買房者熱情,預計住房投資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與此同時,商業地產的風險在美債市場的波動中也未完全釋放。

好消息是,佔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者支出,在二季度低迷後快速反彈。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隨着消費者轉向服務性開支,交通、旅遊、醫療等消費有所增加。7-9月期間零售銷售月率的強勁上漲保障了美國經濟的擴張。火熱的勞動力市場成爲美國家庭消費的支柱。在今年上半年勞動力市場放緩後,非農就業人數開始反彈,初請失業金數據回落到歷史低位。爲了爭奪有限的勞動力,僱主正在通過高於歷史均值的加薪速度來吸引求職者和留住員工。

貿易數據也將起到提振數據,近幾個月來美國進口額逐步下降,同時出口額穩步上升,8月出口增長1.6%至2560億美元,接近歷史新高。預計2023年全年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將創近四年最低水平。

商業投資指標企穩回升。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機械訂單在過去五個月中有四個月增長,9月不包括飛機在內的非國防資本貨物的新訂單環比增長1.4%,連續三個月加速,創2022年初以來最快水平。

一季度準確預測初讀數據的亞特蘭大聯儲GDPNow工具,週三公佈了最後一份季度測算報告,預計GDP增速爲5.4%。富國銀行在報告中表示,如果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達到5%,意味着美國GDP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美聯儲立場或繼續保持謹慎

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四季度經濟數據依然保持韌性。隨着假日消費季的來臨及中東局勢升級,經濟和通脹過熱的潛在風險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美聯儲加息的壓力。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緘默期前的最後講話中,也保留了政策的靈活性。他認爲,美國經濟的強勁和勞動力市場的持續緊張,可能需要更嚴格的政策條件來控制通脹,但美債收益率的上升有助於進一步收緊金融狀況,可能會減少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必要性。鮑威爾表示,要想讓通脹持續回到美聯儲2%的目標,“可能需要一段低於趨勢的增長期,勞動力市場狀況也需要進一步軟化”。

美聯儲上月公佈經濟預期概要(SEP)中,美聯儲將2023年GDP增速中值較6月上修1.1個百分點至2.1%,2024年上修0.4個百分點至1.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近日公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了美國增速預期。在市場人士看來,隨着政策滯後效應的逐漸顯現,目前的利率水平下經濟放緩只是時間問題,但能否實現軟着陸的分歧正在越來越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未來繼續加息的可能性在40%左右,首次降息被推遲至明年9月,高利率保持更長時間將給經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Oanda高級市場分析師厄拉姆(Craig Erlam)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到目前爲止,美國經濟並沒有出現拐點跡象,受到影響的主要是對利率敏感的製造業和房地產業,消費將繼續成爲經濟的最大動力。不過四季度很可能是轉折點,厄拉姆稱,隨着學生貸款償還開始,能源價格上漲和收入增長預期有所放緩,美國經濟支柱將會出現裂痕。

值得一提的是,財報季中的電話會議和業績指引也在傳遞信號。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警告稱,美國消費者的實力似乎正在減弱。“坦率地說,美聯儲已經贏得了與美國消費者的戰鬥——他們正在放緩步伐,問題是接下來是否會發生什麼。”

包括前美林經濟學家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對沖基金大佬阿克曼(Bill Ackman)在內的一些人也警告稱,美國經濟活動的“夏季增長”已經在消退。羅森博格表示,接下來是“軟着陸”的結束以及向“硬着陸”的自然過渡。就像2000年秋季和2007年春季面臨類似壓力那樣。阿克曼則宣佈拋出美債空頭倉位,認爲美國經濟放緩比數據顯示更明顯。

厄拉姆向記者表示,只要美國通脹整體保持下行,美聯儲將會選擇保持謹慎。因爲隨着利率處於高位,美聯儲正在關注政策雙向風險,首先歷史上看軟着陸的成功率並不高,不過上世紀80年代的例子也說明過早退出緊縮是有風險的。現在最好的立場是靜觀其變,避免預設路徑對經濟的擾動,在數據有問題的時候才採取行動,保留政策的選擇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