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26日訊(記者 史思同)“雙11”購物節節味漸濃。臨近11月11日,各路電商平臺、支付平臺開始密集造勢預熱,大促氣氛已然蔓延至銀行金融機構領域。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期,已有包括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國有大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紛紛推出信用卡“雙11”福利活動。整體來看,銀行信用卡多通過與各大電商平臺及支付平臺合作,推出雙十一優惠券、滿減券以及分期免息等各色優惠福利,從而吸引用戶辦理信用卡進行支付或是分期付款消費。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類電商購物節大促活動的交易規模和用戶流量,是任何一家銀行開展信用卡業務都不可能放鬆的必爭之地。銀行需要流量和消費場景,互聯網平臺需要資金和產品合規支持,二者未來加速合作是大勢所趨。

不過專家也指出,對銀行而言,這場大促中能夠讓用戶完成開卡、綁卡等前期步驟已經算是成功,但如何藉此機會通過運營留存下來一批真正長期、高頻的有效用戶也是信用卡後續發展的重點。

各大銀行密集推出“雙11”信用卡優惠福利

其中工商銀行聯合支付寶推出了“愛購11.11”活動,工行信用卡持卡人登錄支付寶活動頁面參與抽獎,有機會獲得銀行30元紅包(有效期3個自然日),滿500元可用,紅包共計發放3萬個,每持卡人活動期間限享一次。

農業銀行攜手各大支付平臺推出信用卡“首綁福利”,“雙11”期間在微信、支付寶、雲閃付、京東、美團及抖音等平臺首次綁定農行信用卡將贈送不同額度等返現券或是權益禮包,同時還有在各個平臺的返現、隨機立減、分期支付滿減等活動。

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則是在商超購物、餐飲美食、出行玩樂等多方面均推出優惠活動,包括京東商城、京東到家的滿減優惠,以及美團、永輝、麥當勞、攜程等多家線上平臺或線下門店的6.6折優惠,最高可減6元-66元。

同時,還有浙商銀行信用卡支付寶“雙11”特惠包括信用卡消費滿減、分期滿減以及分期最高24期免息等多重促銷優惠;杭州銀行聯合淘寶/天貓及京東推出信用卡支付滿300減30、滿千減百的滿減活動;江西銀行則是與淘寶/天貓合作推出信用卡支付滿100減10元優惠。

此外還有多家銀行選擇聯合互聯網平臺共同打造聯名信用卡,進一步推出“雙11”多重優惠活動。如京東聯合招行、浦發、平安等多家銀行共同推出的京東聯名信用卡,“雙11”期間新用戶可領100元無門檻立減券,同時還可以在指定時間搶滿減券、紅包雨,以及參與消費抽獎等活動。

爲迎接“雙11”,江蘇銀行與廣發銀行也在支付寶推出了聯名信用卡“螞蟻寶藏信用卡”, 用戶開卡後可在“雙11”期間獲得兩張50-50.01元的無門檻淘寶購物紅包,而“雙11”過後還能連續數月每月領取滿減紅包,同時用戶在淘寶、天貓使用該信用卡分期付款還可享受3期免息權益。

整體來看,活動時間方面,各家信用卡“雙11”優惠活動的時間略有差別,目前多數已經開啓預熱;活動內容方面,各家優惠福利多以優惠券、滿減券以及分期免息爲主,具體優惠力度有所不同,但往往針對新用戶有更大的優惠;活動平臺方面,多家銀行信用卡主要與線上電商平臺、支付平臺進行合作,同時也有如建行龍卡般與線下商超門店攜手推出促銷優惠。

在業內人士看來,“雙11”是各大商家促銷的重要時機,客戶消費需求較爲旺盛,對資金的需求也比較高,此時各銀行金融機構推出配套優惠,並且針對新客開展各種免息分期活動,能夠更輕鬆獲客,促進信用卡分期貸款規模增長。

如何留存長期、高頻的有效用戶是關鍵

“銀行加入‘雙11’電商促銷大戰是一個常規的打法,這類大促活動的交易規模和用戶流量,是任何一家銀行開展信用卡業務都不可能放鬆的必爭之地。”

據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分析,一方面銀行能夠利用大促的時機及互聯網平臺的流量吸收一些新的信用卡用戶,同時跟場景深度綁定,鼓勵消費者通過信用卡透支消費,促使信用卡交易額實現一定的增長。一方面銀行各種促銷活動也爲消費者提供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同時也促進電商商品的服務及銷售,進一步提升銷量。“並且在此基礎上,也在釋放消費需求、促進消費恢復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可以說是多方受益。”

在他看來,銀行需要流量和消費場景,互聯網平臺需要資金和產品合規支持,二者在用戶流量和資金支持上相互借力,銀行與互聯網平臺加速合作一定是大勢所趨。而聯名信用卡也是二者合作的方式之一,但還需要注意隱私泄露等風險以及符合金融監管局的合規要求。

同時他進一步指出,這場大促中能夠讓用戶完成開卡、綁卡等前期步驟已經算是成功,但還可以藉此機會做一些產品類型的創新,通過運營留存下來一批真正長期、高頻的有效用戶,這也是後續的重點。

而在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看來,受到消費平臺向線下商圈擠壓的銀行業信用卡業務如今高度內卷,在籌建銀行網上商城對標平臺策略進展不順的情況下,不得已回到線上平臺與消費平臺直接正面硬剛。

“在消費平臺自己都開始對‘雙11’的價值開始重思考的當下,銀行業信用卡業務還在不計成本的殺入紅海,本質上是的業務模式創新不足、思維僵化導致的苦局。”他直言。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信用卡市場增長放緩,競爭加劇。業內普遍認爲,未來銀行要想在信用卡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不僅需進一步創新營銷方式,同時還要尋求差異化發展,進一步細分客戶羣體,融入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剛性消費需求。

對此陳佳也表示,目前銀行在信用卡增值業務領域不斷加大創新力度,持續拓展定製化信用卡產品開發場景,同時以基於文體娛樂載體的信用卡新品類爲基礎,不斷進行物理商圈與虛擬商圈綜合化營銷等等,中國的信用卡市場發展在金融科技帶動下正在出現一個小高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