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多次白馬股的寒冬多數也是受市場情緒低迷拖累。

10月26日,3000點保衛戰還在繼續。

截至收盤,兩市成交額8425億元,A股幾大指數集體收漲:上證指數報收於2988.3點,收漲0.48%;深證成指報收於9566.1點,收漲0.4%;創業板指報收於1875.86點,收漲0.65%;滬深300指數報收於3541.14點,收漲0.28%。

雖主要指數小幅收漲,但根據Wind數據,縱觀全A個5294只個股,僅有2865只個股收漲,2207只個股收跌。整體來看,年初至今有2643只個股股價依舊下跌,比例過半。這其中,不乏有估值低、業績好的權重白馬股,有一直以來備受基金青睞但屢創新低的“茅寧”組合,也有各行各業的龍頭。

事實上,過去“殺白馬”行情曾多次上演,此次白馬股、龍頭股股價屢創新低、甚至出現閃崩是何緣故,又是否有史可鑑?白馬股業績與走勢背離的形式還會延續多久?

白馬股的情緒寒冬

今年8月下旬,上證指數跌破3100點以後,關於3000點的守衛戰越發膠着的同時,通常被認爲最有希望形成支撐的白馬股、績優股等也先後跌破預期。比如同月,超千億市值的韋爾股份、科大訊飛等個股一度跌停;10月16日,海天味業股價閃崩下跌近8%,創2019年3月底以來新低。以上種種僅是縮影,直至今日,多隻白馬股依舊存有較大回撤。

根據Wind數據梳理,按照總市值排序,A股排名前十的個股中,年初至今最大回撤超過10%以上的就有6家,分別爲貴州茅臺回撤13.6%、中國移動回撤11.6%、中國石油回撤10.9%、中國銀行回撤13.7%、中國人壽回撤19.9%、中國平安回撤14.2%。按截至發稿的市值統計,A股市值超千億元的126家公司中,年初至今回撤超過10%的有103家,比例高達81.7%。其中,中國電信、工業富聯、長城汽車、藥明康德、立訊精密、中國交建、中國銀河、科大訊飛都曾以跌停收盤。

根據Wind數據篩選的99只白馬股進行統計後發現,股價走勢與公司業績形成明顯背離。以中報爲例,進行算術平均後,上半年全A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14%,平均淨利潤同比增長7.88%,年初至今平均股價回撤27.5%。用同樣的方法對99只白馬股進行統計後發現,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平均同比增長6.1%,淨利潤平均同比增長14.34%,年初至今平均股價回撤25.02%。99只白馬股中已有45家更新的三季報數據來看,營業收入平均同比增長下降至5.07%,但淨利潤同比增長拉高至257.07%,加權平均後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依舊高達67.64%。

換言之,相對來看,白馬股不僅淨利潤同比增長更快,是全A股平均數的近1.9倍,且利潤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上漲更多,業績表現更好。但股價回撤卻與全A股幾乎持平。

細分到品牌龍頭,以大消費爲首的個股回撤排在前列。比如年初至今,中國中免股價從高點回撤62.39%,迪阿股份回撤56.5%,科沃斯回撤56.32%,酒鬼酒回撤55.08%,貝泰妮回撤52.75%,海天味業回撤50.22%。

事實上,過去“殺白馬”行情曾多次上演,此次白馬股、龍頭股股價屢創新低、甚至出現閃崩是何緣故,又是否有史可鑑?究其原因,多家機構認爲市場情緒是關鍵,事實上,歷史中多次白馬股的寒冬多數也是受市場情緒低迷拖累,公司基本面並未出現重大變化。投資者對積極因素反應偏弱、績優藍籌及強勢板塊的補跌往往是市場下跌行情末期的非理性現象。

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A股歷史的表現來看,在市場探底階段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白馬股補跌的非理性殺跌現象,市場進入極度恐慌的非理性階段,在此環境下,跌幅較小、流動性較好的白馬股成了投資者拋售的對象。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弛也告訴記者,當下大白馬業績與股價明顯背離的背後邏輯是“情緒缺口”。在情緒低迷的情形下,往往股價是低於公司的合理價值。相反,情緒高漲的時候,股價相比公司價值會有“泡沫溢價”。

“過去市場調整期間,比如2018年,核心資產具備相對收益,背後邏輯是消費爲代表的大白馬,受到內外資的共同青睞,市場上依然有增量資金持續逢低配置相關白馬,對其形成支撐。”張弛認爲,過去歷史經驗對當前不能全面比較,因爲,當前內、外資的偏好出現分歧,當前的核心資產,包括消費、電力設備、醫藥正持續被內資拋售,也壓制了外資的投資回報,導致外資亦跟隨流出,不利於形成內外資共振的正向循環。

然而,在張弛看來,從長久期資金配置的角度,中國白馬股等核心資產具備長期配置價值,在不考慮“情緒缺口”問題的假設下,目前白馬公司的股價已經明顯低估,也是全球資產配置的中國特色方向。

保有底線思維

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2022年都曾經出現過白馬股、藍籌股接連受挫的現象。以上證50爲代表的藍籌股來看,2018年12月、2020年3月和2022年10月出現的極值點位所對應的PE(TTM)分別爲8.49倍、8.44倍和8.31倍,其估值分位分別對應10.7%、10.5%和10.3%。

嚴凱文認爲,通常在白馬股的風險集中釋放,形成估值折價之後,市場通常會形成重要底部,從而會迎來一輪估值修復。他表示,從股債性價比的角度來看,2018年12月、2020年3月和2022年10月極致點位分別對應的風險溢價率爲8.5%、9.11%和9.15%。而在此後的一週時間裏,上證50指數分別反彈了0.94%、2.78%和6.07%;其後一月的時間裏,上證50指數分別反彈了8.3%、6.42%、13.53%。

截至2023年10月23日,上證50的PE(TTM)爲9.70倍,歷史均值爲10.71倍,目前現值所處的估值分位在36%,股債風險溢價爲7.59%。“現在屬於一個相對低點,不過若經濟基本面復甦斜率的抬升,藍籌股估值優勢將出現,從而迎來新一輪修復。”嚴凱文稱。

當全市場反覆提及“3000點保衛戰”時,嚴凱文認爲,當有保有底線思維的宏觀邏輯。

在他看來,A股的長期定價是以預期宏觀基本面以及流動性變化爲前提,當前對於四季度的宏觀經濟預期與A股目前位置背離的。“我認爲主要問題在於,場內投資者風險偏好過低,過度憂慮美債收益率走強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忽視了國內經濟基本面向好對資本市場的支撐作用。”嚴凱文稱。

在政策層面,不只是資本市場,多種舉措針對經濟形成支撐。比如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並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其中增發1萬億元國債主要用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9月,財政數據顯示,財政寬鬆明顯加碼,中央+地方赤字同比多增4660億元,較8月明顯上升,顯示財政穩增長力度正在加大,前三季度中央+地方的赤字合計爲5.89億元,低於2022年同期的7.16萬億,預算赤字完成度75%也低於2022年同期80%。

“此次增發國債的1萬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爲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今年四季度就能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元。”嚴凱文補充道,提前下達發行專項債限額提升至60%,也將對2023年4季度以及2024年第1季度經濟和社融形成強效支撐,同時也有望防止地產去槓桿下的風險外延,達到提升市場信心的作用。

他認爲,宏觀經濟變量的改善,對於A股定價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當前經濟復甦斜率正在提升過程中,9月PMI50.20已經迴歸榮枯線之上,其中生產、新訂單環比均環比改善,最新10月戰略性新興產業採購經理人指數(EPMI)爲57.8,環比上行3.8個點,連續3個月環比上行,連續第2個月位於景氣擴張區間。“這一回升雖然包含了季節性旺季因素,但環比上行幅度要快於季節性均值(過去5年同期均值)0.3個點。”

此外,結合經濟週期角度,嚴凱文表示,擴張性財政政策的落實,將保證國內政府主導項目開工率的提升,從而將確保工業企業補庫週期運行。他進一步補充稱,工業企業的補庫週期將有效帶動國內經濟活力的提升,改善國內社會總需求,驅動工業企業利潤的向上修復,進而帶動全A非金融企業盈利的擴張,最後形成全A股盈利的上行週期。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