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啓動調查的背後,中國電動車正在加速出海歐盟市場。

當地時間10月25日,歐盟委員會宣佈,通過抽樣方式確定選擇比亞迪、上汽集團吉利汽車三家中國車企啓動反補貼調查。歐盟在本月初宣佈對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啓動反補貼調查,但由於涉及公司的數量較多,歐盟委員會選取了抽樣方式來確定最終調查目標。

10月27日,吉利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吉利控股集團將積極配合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汽車是全球性行業,吉利控股集團一貫尊重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爭,嚴格遵守世界各國法律法規,依法合規參與市場競爭。基於互利共贏原則,吉利控股集團在歐洲持續投資十多年,不僅守護了歐洲標誌性汽車品牌,也催生了很好的產業協同效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僅爲全球用戶帶來美好的出行體驗,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

此前,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在一次媒體採訪中也表示,作爲一個公開的公司,比亞迪的治理必須做到透明、公開、共享信息。所以,我們對目前歐洲開展的調查並不感到擔憂。爲了消除人們對比亞迪在歐洲市場上的誤解,比亞迪將會與歐盟共享所需的一切信息,並將繼續促進該公司的發展。她認爲,電動汽車的增長是一場革命,一些人不理解,因此會感到擔憂和憂慮,但只要資料被公佈出來,他們就會發現真實的情況並值得質疑。

截至發稿,上汽集團方面並未對上述消息作出回應。

今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對產自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啓動反補貼調查程序,調查對象爲產自中國的九座及以下純電動乘用車,調查期限覆蓋範圍橫跨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隨後,有報道稱,歐盟已開始向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生產公司發放調查問卷,包括且不限於跨國公司、中國獨資企業。

歐盟委員會啓動調查的背後,中國電動車正在加速出海歐盟市場。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之一。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尤爲突出。根據畢馬威發佈的《中國新能源車築夢歐洲》報告,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歐洲出口量在汽車總出口量中的份額從2017年的19%增長到2022年的36%,而根據乘用車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進一步增至39.1%。

在具體品牌上,2023年前8個月,上汽集團旗下名爵、吉利和沃爾沃共同打造的極星向歐盟出口的純電動汽車數量分別爲68815輛和24623輛。今年8月,名爵MG4還位列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榜第六,單月銷量達6733輛。

而比亞迪目前雖然在歐洲的銷量表現一般,但作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品牌,從去年以來就開始在歐洲加速擴張,這無疑也會引起歐盟方面的重視。去年10月,比亞迪亮相巴黎車展,並拉開了進軍歐洲市場的帷幕,在短短一年時間,比亞迪已經進入了19個歐洲國家。

除此之外,蔚來、愛馳汽車、嵐圖汽車、小鵬汽車等中國造車新勢力也已經相繼進入歐洲市場,並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前不久,哪吒汽車也宣佈將進入歐洲市場。

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張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歐盟反補貼調查,我們只能滿足當地的法規要求。對哪吒汽車來講,無論多難都要進去歐洲市場,而且早進還有先發優勢,晚進可能會更難。

針對這項反補貼調查,大衆、寶馬等歐洲車企均提出了反對意見,甚至擔心引發“迴旋鏢效應”。近日,保時捷CFO盧茨·梅施克向媒體表示,這項調查對歐盟沒有多大幫助,尤其是對嚴重依賴對華出口的德國車企而言。

大衆汽車集團CEO奧博穆也表示,我們主張公平競爭,但保護主義不應該由此產生,因爲這會導致更多的保護主義。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在這裏創造有競爭力的產業條件,如果我們自己足夠強大,就不必害怕歐洲以外的競爭。

近日,投資15億歐元獲取零跑汽車約20%股權的Stellantis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唐唯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Stellantis集團不是任何調查的啓動者或推動者,雖然汽車產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但面對氣候變暖、健康等全球問題時,需要全球合力和高度協作,調查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