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耿倩 胡金華 上海報道

10月25日,長安基金公佈旗下所有產品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規模排名第四的長安成長優選混合第三季度收益爲負。其中A類份額在第三季度淨值下跌24.07%,跑輸了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高達20.49%,而該基金自2021年8月12日成立以來收益率更慘,爲-43.93%。

事實上,也正是這隻基金的超高額虧損使得其中一名投資者將基金銷售機構一紙訴訟告上法庭,並最終獲得了30%的賠償。10月27日,《華夏時報》記者就此事向長安基金髮去採訪函,面對因公司權益產品的嚴重虧損而導致投資者和基金代銷機構遭受損失,截至發稿,公司並未給出任何回覆。

然而,風口浪尖之上的長安成長優選混合只是長安基金權益類產品業績慘淡的一個縮影。今年第三季度,長安基金唯一一隻股票類基金收益爲負,公司19只(A/C份額合併計算)混合類產品中只有3只獲得正收益,其中收益最高的也僅有1.10%。值得注意的是,在長安基金正在運行的25只產品中,3只債基和1只貨基就撐起了公司68%的規模。長安基金髮展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

一年多虧超37%,投資者一怒之下告上法庭

“虧”是今年大部分購買基金的投資者們共同的感受。面對這種無可奈何的憤怒,有一名投資者竟然一紙訴訟將基金代銷銀行告上法庭,還獲得了勝訴。

今年9月25日,裁判文書網公佈了一紙關於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民生銀行”)的民事判決書。其中提到,2021年7月28日,楊某某在民生銀行西安文藝路支行工作人員周某某推薦下,購入了長安成長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當時向該基金投入本金27.37萬元人民幣並支付手續費3284.58元。但該基金自成立以來持續下跌,楊某某在持有該基金一年多後分兩次贖回,損失本金10.23萬元,虧損比例爲37.38%。

隨後,楊某某以理財經理未充分向其揭示持有該基金的風險向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要求賠償損失的本金及利息。

根據判決書相關信息,西安文藝路支行作爲專業金融機構及基金代銷機構,在履約過程中需盡到適當性義務。而事實證明,西安文藝路支行在案涉基金到期後及持續下跌等重要節點,並未及時告知楊某某基金行情及進行風險提示,因此未盡到適當性義務,應承擔一定的締約過失責任,對楊某某的損失承擔相應責任。

但由於案涉基金產品系通過手機銀行購買,楊某某作爲手機銀行賬戶及密碼持有者,可自行登錄查詢瞭解案涉基金類型及進行基金購買及贖回操作等情況。楊某某作爲投資者,在明知購買有風險的基金產品時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在西安文藝路支行進行風險提示明知已經虧損時亦未及時處置止損等情形,法院認定楊某某應當承擔相應的投資決策風險,對其經濟損失承擔主要責任。

最終,法院酌定西安文藝路支行應賠償楊某某經濟損失30%的責任,楊某某自行承擔其經濟損失70%的責任。據此,由楊某某自行承擔71625.17元,西安文藝路支行承擔30696.50元。

或許投資者楊某某不知道的是,這隻基金從去年一直虧到了今年。10月25日,長安成長優選混合公佈其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該基金A/C份額在今年第三季度收益分別爲-24.07%、-24.22%;較同期業績比較基準下跌了20.49%、20.64%;自2021年8月12日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爲-43.93%、-44.88%。

在三季度報告中,基金經理徐小勇將基金的虧損歸結爲人工智能板塊的大幅下跌。他表示,3季度組合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信息技術類股票爲主,大多出現較大回撤。“2023年3季度市場橫盤震盪走低,成長股出現較大跌幅,能源股上漲,金融股震盪強勢。人工智能爲主線的信息技術類股票大幅回調;光伏、風電、動力電池系列持續走低。”

不管原因爲何,這隻基金的虧損還是對投資者和銀行代銷機構造成了一定影響。10月27日,《華夏時報》記者就此事向長安基金髮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4只產品撐起長安基金70%規模

資料顯示,長安成長優選混合基金經理爲徐小勇。他曾就職於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託投資公司、中國信達信託投資公司、中國銀河證券,還曾任銀河基金基金經理、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權益部負責人、長安基金總經理助理等職,現任長安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等。

目前,他一共管理了7只基金,在管產品規模爲31.40億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這7只基金全部爲中高風險等級的混合類產品。而他所管理的這些權益類基金近一年內收益率全部爲負。同花順數據顯示,徐小勇旗下產品虧損最少的爲長安鑫悅消費混合A,該產品近一年收益率爲-12.83%,其他產品近一年收益率虧損均在20%以上。

事實上,徐小勇旗下產品的業績表現也可以體現出長安基金權益類產品在今年的整體情況。根據長安基金披露的三季度業績報告,公司唯一一隻股票類產品——長安滬深300非週期,A、C類份額在第三季度和今年內收益均爲負。

而在長安基金旗下19只混合類產品中,只有長安鑫益增強混合、長安裕騰混合以及長安鑫興混合這3只產品在第三季度獲得了正收益,其中收益最高的爲長安鑫益增強混合A,第三季度收益也僅有1.10%。其餘的16只混合類產品收益均爲負,且業績表現十分不理想。以規模爲5.6億元人民幣的長安鑫禧靈活配置混合爲例,今年第三季度該產品A、C份額收益分別爲-19.47%和-19.50%,近一年收益分別爲-41.43%和-41.55%。要知道,這隻產品規模在長安基金旗下產品中排名還算靠前。

根據公開信息,長安基金成立於2011年9月,基金數量共計25只,其中混合類產品和股票類產品就有20只,佔比高達80%。基金數量雖然多,但這20只產品規模卻只有78.33億元,佔據公司總規模245.60億元僅32%的比例。另外,公司權益類產品的業績也並不好。

這奇怪的構成不得不讓人質疑,難道長安基金剩下來的5只產品就撐起來公司近70%的規模?天天基金顯示,截至9月30日,長安基金管理的長安貨幣最新規模爲110.23億元人民幣,佔據了公司全部規模的近一半。而3只債基規模合計57.04億元。僅這4只產品就佔據長安基金總規模的68%。

作爲公司唯一一隻貨基,它可謂是撐起了長安基金的“門面”。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於2013年1月25日,自成立以來A、C份額產品累計收益分別爲36.29%和39.82%。梳理長安基金其他3只債基的業績表現,《華夏時報》記者發現以上產品收益幾乎均爲正。

權益類產品數量多,但是業績差、規模小、知名度打不開。貨基和債基數量少,但業績好,僅4只就撐起了公司近70%的規模。面對這種現象,或許2024年長安基金可以考慮把債基和貨幣基金當作發展重點。

中小基金破題之路在何方?

2011年成立至今,長安基金僅有8名基金經理管理着25只公募產品,產品規模不足250億元人民幣。基金經理數量少、規模發展速度慢、打造拳頭產品難,像長安基金這樣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夾縫中生存實屬不易。

當前,我國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面臨人才短缺等一系列發展瓶頸。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汪普秀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國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高管變更頻率高,任期短,人才很不穩定。“一方面,中小公募在人才機制上承壓,導致高管穩定性不足;另一方面,缺乏經驗的高管在短期內可能難以適應環境,促使股東方頻繁調整人選。”

另外,中小型基金公司也面臨規模增長乏力、新基頻頻發行失敗等問題。汪普秀認爲,造成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是,各渠道平臺推廣的產品,大多需要有一定的規模、銷量、成立時間等限制。但是中小公司有不少處於起步階段,公司成立時間不長,部分硬性指標無法符合平臺需求,從而錯過很多曝光機會。

“而且中小型機構營銷費用有限,知名度提升較慢,哪怕業績能跑出來,仍然較難獲得各渠道和線上平臺的流量。且大部分線下渠道都喜歡賣爆款,基於爆款本身的流量,銷量會比賣中小公司的高很多,收入也有較大差別。”汪普秀補充道。

在業內人士看來,發力權益類基金並不一定是中小基金公司改善自身困境的好辦法。汪普秀坦言,從以往基金市場規模增長角度來看,權益類基金能夠快速增長規模,但這只是少部分的頭部基金和績優基金,對小公司而言,業績是突圍的最關鍵因素。不過,對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做好業績固然很重要,但未必能改善自身困境。

“其實在行業中也不難看到,有些中小公司的產品業績做得還不錯,但規模很小。”汪普秀指出,因爲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投研能力、渠道資源等方面明顯不足,僅靠業績表現實現規模的上漲難度較大。基金行業目前還是以銀行、券商爲代表的傳統渠道爲主,渠道資源擁擠的情況下,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並不具備優勢。但是即使是小公司,還是有自己深耕的渠道。

因此,對於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來說,要想突破瓶頸,可以從固收類產品下手。汪普秀稱,建議中小型基金公司選擇避開權益投資這一“兵家兵爭之地”,將發力重點放在債券型基金等固收產品上,畢竟債券型產品的波動相對較小,預期收益會相對穩健。基金公司可以先集中資源去做出幾隻業績優秀的產品,因爲這類產品其實很容易找到優質、長期的機構客戶,規模能夠保持緩慢的增長。好的業績能引來更多資金,提高規模,從而獲得管理費及資源,形成良性循環。

從長遠角度來看,中小基金公司唯有理性地立足中長期,先保生存、後發展,把握自身資源稟賦,用有限的資源持續做正確的事,在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纔會有更多的資源條件去做更多的事情。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