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引發業內高度關注。

歐盟在10月初宣佈對產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正式啓動反補貼調查。由於涉及公司數量較多,歐盟委員會採取抽樣方式確定最終調查目標。當地時間10月25日,歐盟委員會宣佈,選擇比亞迪上汽集團吉利汽車作爲目標公司。

10月28日,吉利控股有關人士對上證報記者回應稱,吉利控股集團將積極配合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汽車是全球性行業,吉利控股集團一貫尊重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爭,嚴格遵守世界各國法律法規,依法合規參與市場競爭。

基於互利共贏原則,吉利控股集團在歐洲持續投資十多年,不僅守護了歐洲標誌性汽車品牌,也催生了很好的產業協同效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僅爲全球用戶帶來美好的出行體驗,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

10月28日,上汽集團有關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上汽對此暫無回應。比亞迪相關人士未回應上證報記者。

準備出口歐洲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電動車

中外車企批評歐盟反補貼調查

自10月4日起,所有在華生產並出口歐盟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需按照要求向歐盟提交問卷。問卷內容包含公司出口到歐盟的、在華的、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的純電動汽車數量和金額。調查期限覆蓋範圍橫跨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

此外,歐盟還要了解產業鏈相關情況,包括公司鋰、鈷、鎳、電池電芯等供應商名稱。

若歐盟在調查中發現“補貼證據”,將計算出相應的“平均反補貼稅”,這適用於所有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不只是中國品牌,還包括在中國生產的大衆、特斯拉、寶馬等。

針對反補貼調查,大衆、寶馬等歐洲車企紛紛表示了反對意見。大衆汽車集團CEO奧博穆此前表示,“我們主張公平競爭,但保護主義不應該由此產生,因爲這會導致更多的保護主義。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在這裏創造有競爭力的產業條件,如果我們自己足夠強大,就不必害怕歐洲以外的競爭”

保時捷財務總監盧茨·梅施克10月24日抨擊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並稱此舉對歐盟“幫助不大”,尤其是對嚴重依賴對華出口的德國而言。德國汽車製造商將“反對”在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搞任何“關稅戰”。

日前投資15億歐元獲得零跑汽車約20%股權的Stellantis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唐唯實在杭州強調,Stellantis集團不是任何調查的啓動者或推動者,調查也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Stellantis願意競爭,也擁抱競爭。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此前表示,儘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啓動了反補貼調查,但比亞迪將繼續推動公司在歐洲實現強勁增長。

長城汽車總裁穆峯在個人社交賬戶透露,對於歐盟反補貼調查,長城汽車已經於11日第一個提交應對材料。穆峯稱,公司需要一個公平的、開放的貿易環境。同時,以長城汽車體系化的競爭實力,公司有底氣在全球市場贏得競爭優勢。

出口歐洲的上汽集團旗下MG(名爵)電動車

業內專家:歐盟反補貼調查理由牽強

10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答記者問時表示,歐方發起此次反補貼調查僅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歐方要求中方在極短時間內進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嚴重損害了中方權利。

中方敦促歐方從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大局出發,審慎使用貿易救濟措施,鼓勵以電動汽車爲代表的新能源行業深化合作,爲中歐電動汽車產業共同發展創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後續調查程序,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全國乘聯會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的汽車出口量佔中國整車出口總量的比例已經從2018年的5.7%升至了39.1%。這一數字超過了亞洲和北美市場。

有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要拓展歐洲市場,還得要“入鄉隨俗”“客隨主便”,注意主動滿足適應當地的規則和要求。抽樣選擇的三家車企有代表性:上汽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也是出口最多的汽車集團;比亞迪是中國新能源車代表車企;吉利和歐洲市場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9月舉行的2023慕尼黑國際車展上,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有近50家中國企業參與本屆車展,約佔總參展企業的7.4%,中國車企乘用車品牌更佔據今年慕尼黑車展乘用車品牌的1/3。在車展開幕式上,德國總理朔爾茨也明確表示,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將爲德國車企提供創新驅動力。他稱,公平競爭可以刺激產業和創新。

有業內專家指出,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的理由很牽強。事實上,目前歐盟各國仍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給予大額補貼。例如法國,車價不超過4.7萬歐元,最高可獲得5000歐元購車補貼;再例如德國,對售價4萬歐元及以下車型補貼額度最高爲6750歐元。

另外,中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售價很多大幅高於國內售價。根據公開信息,比亞迪ATTO 3(比亞迪元Plus海外版)海外售價摺合人民幣約27萬元,而國內賣13.28萬元—16.1萬元;蔚來ET5歐洲售價約合人民幣45.9萬元,國內指導價爲29.8萬元—35.6萬元。不僅是中國品牌,歐洲自有品牌在本土的售價也高於中國市場,如大衆ID.3,德國售價約4萬歐元,在中國售價約合1.5萬歐元。

責編:邵子怡   校對:孫潔華圖編:周   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