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患者家屬認爲中風偏癱後應該多休息,好好喫藥,這樣就能恢復。更有的家屬認爲,這種病得臥牀休養,調養個兩三年,好喫好喝供養這樣病就能好。患者家屬要是真有這樣想法那對患者是極其不利的,很有可能會“好心辦壞事”。

還有一部分家屬懂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也知道去醫院康復治療,現在通用的物理治療方法是鍼灸、推拿、康復。這個鍼灸和康復治療還好能理解,那個推拿不就是放鬆享受的麼能幹啥?甚至認爲推拿沒必要做,做了也沒用!

其實不然,家屬能看到患者最常見的就是肌肉萎縮、肌張力高、便祕、消化不良等症狀。但對於這些問題家人們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

咱們再來看看推拿治療的原理

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二、理筋整復,滑利關節。

三、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偏癱患者病程初期絕大多數患側肢體不能活動,時間長了肢體會出現萎縮,這時候局部推拿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加快氣血循環,肌肉得到濡養,從而很大程度能延緩肌肉的萎縮。

偏癱患者病程中期的時候肢體能有一些活動,這時候很多患者的肢體肌肉會隨着活動出現攣縮或者痙攣,導致肢體活動不利,這時推拿可以理筋整復,滑利關節,降低異常肌張力,能使患者更好的康復鍛鍊。

據有關資料顯示,93%的腦出血患者有高血壓病史,30%~40%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這說明很多患者臟腑功能失調,不少人有基礎病變,再加上偏癱後久病臥牀,臟腑功能更差。會出現便祕、消化不良、腸梗阻等病症,這時臟腑推拿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加快消化吸收代謝,從而調整臟腑功能,有助於患者的康復,同時可以提高抗病能力。

點擊加載圖片

因此看來推拿對偏癱患者的治療是很重要的。知網檢索相當多的研究都表明,偏癱患者做推拿治療組評分改善要優於對照組(沒做推拿)。綜合數據顯示,治療有效率至少高20%。

個人認爲推拿對中風偏癱患者也許不是必要,但絕對是走向康復的“催化劑”!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在堅持規律用藥、康復鍛鍊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推拿治療。這些療法之間並不衝突,而是優勢互補、協同治療。推拿治療中風偏癱療效確切,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推拿治療中風偏癱主要針對以下人羣:

1.急性腦梗死、腦出血進入恢復期及後遺症期者。

2.偏癱一側肢體肌力在Ⅱ級以上者。

3.中風偏癱病史2年以內者。

4.年齡18-65歲之間。

5.排除顱內佔位性病變及其它原因損傷者。

一、常規治療

1、治療原則

推拿治療中風,主要適用於中經絡和中風後遺症;治療大法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促進功能恢復。

點擊加載圖片

2、操作部位

頭面部操作

取穴與部位:印堂、神庭、睛明、太陽、陽白、魚腰、迎香、下關、地倉、水溝、百會、風池等穴,頭側部。

主要手法:推法、揉法、掃散法、拿法、擦法、一指禪推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坐於患側;先推印堂至神庭,繼之用一指禪推法自印堂依次至睛明、陽白、魚腰、太陽、迎香、下關、地倉、水溝等穴,往返推1-2遍;然後推百會穴1min,並從百會穴橫行推到耳郭上方髮際,往返數次,強度要大,以微有脹感爲宜,揉風池穴1min;同時用掌跟輕柔痙攣一側面頰部,最後以掃散法施於頭部兩側(重點在少陽經),拿五經,擦面部。

點擊加載圖片

上肢部操作

取穴與部位: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上肢部。

主要手法:揉法、㨰法、按法、搖法、抖法、搓法、捻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或側臥位,醫者立於患側。先拿揉肩關節前後側,繼㨰肩關節周圍,再移至上肢,依次㨰上肢的後側、外側與前側(從肩到腕上),往返㨰2-3遍;然後按揉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上肢諸穴,每穴1min,輕搖肩關節、肘關節及腕關節,拿捏上肢5遍;最後搓、抖上肢,捻五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腰背部及下肢後側操作

取穴與部位:八髎、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風池、肩井,腰骶部、下肢後側部。

主要手法:推法、㨰法、按法、擦法、按法、拍打法。

操作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於患側。先推督脈與膀胱經(用八字推法)至骶尾部,繼之施以㨰法於膀胱經夾脊穴及八髎、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等穴;輕快拍打腰骶部及背部;擦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後側,拿風池,按肩井。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下肢前、外側操作

取穴與部位:髀關、伏兔、風市、梁丘、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陰交、解溪、下肢前、外側部。

主要手法:揉法、㨰法、按法、搖法、拿法、搓法、捻法、捏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醫者立於患側。先在患肢外側(髀關至足三里、解溪)、前側(腹股溝至髕上)、內側(腹股溝至血海),往返㨰2-3遍;然後按揉髀關、風市、伏兔、血海、梁丘、膝眼、足三里、三陰交、解溪等穴,每穴1min;輕搖髖、膝、踝等關節,拿捏大腿、小腿肌肉5遍;最後搓下肢,捻五趾。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二、辯證治療

1、語言謇澀:重點按揉廉泉、通裏、風府。

2、口眼歪斜:用抹法在癱瘓一側面部輕輕推抹3-5min,然後重按顴髎、下關、瞳子髎。

3、口角流涎:按揉麪部一側與口角部,再推按承漿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