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佈了《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透露出明確的政策信號——重視燃油車發展,特別明確對混合動力路線的支持,提倡多種能源路線交融共生髮展之路。這標誌着汽車消費市場將迎來新的轉型和機遇。

燃油車仍是主力軍

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9.8%,這意味着,70.2%的市場份額仍由燃油車佔據。因此在目前市場結構中,燃油車仍是主力軍。只有燃油車強,汽車消費才能穩定,想要拉動汽車消費,不僅要注重新能源汽車消費,也要關注燃油車消費,才能促進汽車市場高質量發展。

七部門方案提出,2023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約2700萬臺,其中新能源車約佔900萬臺。這意味着,儘管新能源車市場仍在持續增長,但國家要穩增長,寄予燃油車身上的希望依然是新能源車的兩倍之多。很明顯,燃油車幾十年打下的市場地位,並不是新勢力能在短時間內憑藉數款大單品就能輕易撼動的。更何況,汽車產業新舊能源轉換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當時間的過渡。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短期內無法對燃油車產生革命性的替代,新能源車產業目前仍處發展初期,多數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業務處於普遍虧損狀態,仍然需要以傳統燃油車的利潤爲其輸血加油。

此外,燃油車產業鏈的穩定、巨大的規模體量和財政貢獻,是發展新能源的重要資源保障。因此在促進新能源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務必穩定燃油車這個“基本盤”。

混動車有望成“藍海”

早在2020年,我國就發佈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指出到2035年,汽車產業要實現電動化轉型,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全部爲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成爲主流,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各佔50%。在本次發佈的《方案》中,則再次旗幟鮮明提出了,鼓勵企業以綠色低碳爲導向,積極探索混合動力、低碳燃料等技術路線,促進燃油汽車市場平穩發展。

從技術角度來說,混合動力車型搭載燃油機和電動機,在電能的輔助下,混動車型油耗更低,用車成本更低,同時又沒有新能源汽車的“續航焦慮”與補能痛點,在更多用車場景下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於經濟性和便捷性的需求。從商業角度來說,混動汽車傳承了傳統汽車的大部分技術,可以把現有技術傳承下來,發展下去。同時,混動技術能順延過去汽車產業的傳統基礎設施利用。

正因如此,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以混合動力爲代表的節能技術,仍然有它的發展空間。

不同技術路線共存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汽車市場的發展,既離不開政策扶持,也離不開消費者的市場支持。“禁油”是趨勢,但消費者仍有多元需求,這就需要更科學的管理和全面的統籌安排,包括產業佈局、統籌安排、時間節點等多個方面。此次七部門文件的產業邏輯非常清晰,就是新能源和燃油車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大衆輿論一邊倒鼓吹電動車,一股腦唱衰燃油車的局面,有助於形成積極正向的市場氛圍。

與此同時,文件的出臺,也是對汽車能源發展路線的一次重新梳理。必須要摒棄新能源發展和節能燃油車發展的“對立”情緒,兩者不應是簡單相互代替,兩種技術路線也並非“水火不容”,更多是呈現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以“兩條腿”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在這其中,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將是特殊的“中間之道”,爲傳統燃油車市場提供了破解之道,也將爲穩定燃油車市場起到關鍵作用。 雍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