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苏静,原名苏孝顺,是福建漳州海澄县人,新中国的开国中将,1927年就参加了大革命,随后在1932年4月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他是军中少有的知识分子,以过人的谋略和精准的情报在军中很是出名,聂荣臻元帅评价他是红军过草地时的“开路功臣”。

原国务院副总理,被誉为“后毛泽东时代重要政治人物”的纪登奎在调查“九一三”事件的时候,还对他说过:“本来我们要抓93人,实际上只抓了92人,你就是那个被漏掉的人”。

为何他会成为这93人之中的“漏网之鱼”,在无情的抓捕面前被网开一面,逃过一劫?苏静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工作,有何过人之处呢?

图片

红军的第一部照相机

1930年,苏静考入了漳州第二师范学习,但因为组织学潮,和警察起了冲突,遭到了反动当局的抓捕,逃亡过程中跟随父亲去往了缅甸。

在异国的这段日子,苏静学习了照相技术,这在他回国之后派上了大用场,他也因此曾被罗瑞卿大将军称赞为是“红军的第一部照相机”。

当时,红军在长征途中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一部相机,因为大家都没见过这个西洋玩意,又知道苏静在国外学过这门技术,便把相机交到了他手里。

图片

苏静操练起相机来很是娴熟,后来拍摄了红军活动的一系列照片,有军医照顾伤员的照片,也有将士们骑马前行的照片。

《朱德总司令在长征中》的珍贵照片也是出自苏静之手,这些影像后来成为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苏静也因为他的好手艺得到了将士们的一致称赞。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里有一张朱德元帅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照片,也是苏静给元帅拍的,这还是红军时期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罗荣恒元帅知道苏静喜欢摄影,在一次出国访问回来后,还给他带回了一台长焦镜头的莱卡牌照相机。

图片

除了能拍照,苏静还是红军里面出了名的开路先锋,担任过红一团侦察参谋的职务。

当时,他要天天画红军的行进图,画出一张后再复制数十份,下发给下面的部队,方便士兵们了解地形,取得作战的成功。

为了将行军图画好,苏静付出的辛劳也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他总是要走在部队的最前线,然后利用将士们入睡的时间,将这一张张行军图给画出来,画好。

他因此被人称作长征路上的“道路专家”,每天都要带着人去往距离大部队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勘探敌情,了解不熟悉的道路和地形。

图片

荒郊野外,人生地不熟,是非常危险的,很有可能会与敌军遭遇,或是碰上土匪的进攻。

苏静还被认为是长征路上走得最远的人,因为他不仅要跟着红军大部队走上完整的长征路,在每次赶赴下一个目的地之前,他还要提前带队去摸清前面的道路,然后返回营地绘制地图,忙完这些任务,往往已经到了下半夜了。

所以,苏静在长征路上不是普通的辛苦,他走过的里程数,可能有其他红军战士的一倍之多。

图片

苏静照片和画图的这两项特殊才能,可以说都是归功于他爱读书,会读书这个最基本的爱好和能力。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生活也比较贫困,但是祖上有人当过官,深知道读书的好处,后面的每代人都鼓励子孙要多读书,最好能考取功名。

苏家祠堂还特地留出了30亩的“书田”,专门就用来奖励像苏静这样好学上进的子孙后代。

图片

苏静从小是爷爷带大的。为了让这个小孙子读好书,爷爷没少花功夫。他挣钱不容易,每天用一条小渔船给人送货,把钱节省下来给苏静读书用。

因为太过辛苦,爷爷有一次还累倒在了送货的路上,被人送回家的时候已经快要没有呼吸了,差点就丢掉了性命。

看到爷爷为了生活这般不容易,苏静更加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他小时候念私塾,成绩就蛮不错,听课很是认真,先生教过的文章他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图片

中学的时候,苏静考上了漳州省立第八中学,因为用功读书,入学考试成绩非常不错。

也是在这所学校里面,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党的思想,还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当时他还只有14岁左右。

图片

1936年初,苏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员和侦察科科长。

在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中都出现了他的身影。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他还参加了东征、西征、直罗镇、山城堡等战役的作战任务。

此外,他还担任过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的作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图片

敏捷心思

苏静的敏捷心思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当时,正是他作为解放军的代表,和北平的国民党军官傅作义的代表邓宝珊一起,起草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书。

但就在北平和平解放迫在眉睫之际,毛主席却写了一封给傅作义的信,信中历数近年来傅作义追随蒋介石左右犯下的累累罪行,还要说追究他在内战中的责任,用词十分严厉。

图片

很多人在看了这封信后都感觉,如果把信贸然送出,交到傅作义的手里面,可能会刺激到他。

因此最好还是想个办法缓和下。

左右为难之下,苏静出面,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然信是毛主席写的,那就不得不送,但最好还是不要直接送到傅作义的手里面,可以先送到他的女儿,共产党员傅冬菊那里。

图片

苏静的这个做法后来被证明是很有必要的。

1949年的2月1日,毛主席的这封信在《人民日报》得到了全文刊发。

傅作义在看到之后,情绪非常激动,他本来就担心共产党这边会找他秋后算账,担心受惩处,这下直接跑去了西柏坡找毛主席负荆请罪。

见傅作义亲自找上门来,毛主席的态度和信中很不一样,热烈欢迎了他的到来,同时还保证对他的错误既往不咎,还说他和平解放北平有功,抗战期间也有做出卓越的贡献,终于让傅作义放下了自己的思想包袱。

图片

之后,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争取绥远的旧部下的工作中,尽力让他们都得到接收改编。

看到这里,不难想见,如果当初没有苏静的这个主意,直接就把毛主席的信送到了傅作义的手里面,难保他不会做出玉石俱焚的举动,坏了解放的大计。

事后,傅作义对苏静也是十分感激的,送了他很多昂贵的礼物,如毛衣、手表等等,这些礼物也就成为了他们两个人友谊的见证。

图片

在北平解放的过程中,苏静还三次参加了和北平代表的谈判,起草了《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会议纪要》等文件。

1949年的1月份,他身穿长袍,戴着礼帽,和邓宝珊一起,和傅作义进行了谈判,终于达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十八条协议。

图片

抗战胜利后,在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过程中,苏静也依靠自己的敏捷心思出了很大的力。

当时,他在东北民主联军中担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的职务,负责带领100多名的情报人员收集前线的一手敌情。

很快,他就报告了敌军有2个团的兵力脱离了主力部队,到了秀水河子附近,这意味着出现了一个很好的作战机会。

图片

最终,我军调用了7个团的兵力与敌军抗击,很顺利地就将其歼灭殆尽,也打出了我军在东北地区的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苏静的情报永远都是准确,有效的,为作战胜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此后,又是根据他传回来的准确消息,我军顺利地歼灭了国民党87师的四千多名将士。

至此,苏静一个人能抵“十万兵”的名号也就传出来了。不只是领导夸赞他,身边人几乎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图片

显赫战功

苏静高超的技术能力,显赫的战功,以及行事作风的低调,还可以在他1938年破译国民党电报密码的一段故事中得到体现。

当时,八路军的115师进驻到了山西西部的孝义地区,国民党派了一个高参过来收买了师部很多的机要人员,也将一位我军的译电员拉下了水。

苏静在得到消息之后,很快就将这名译电员不动声色地处理掉了,同时使计在酒桌上向高参故意泄密。

这位高参在得到苏静故意泄漏的情报后,每天晚上都会将其通过电报传回到上司那里。

苏静将他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偷偷在其发送电报的时候,将其传输去的电码都记录在了自己的本子上面,这就非常轻松地拿到了国民党的电报密码。

这样的小故事想必还有很多,但是苏静从来都没有自己说过,而是他的老领导帮忙记了下来,然后透露给了外界。

图片

苏静这个人从来不居功自傲,但是在人生晚年还是曾经谈论过自己的一个战功,看得出来他对此颇为满意。

当时他说:“如果一定要说我对革命做出了什么贡献的话,那么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提议用坑道近迫作业攻城姑且算是一个吧。”

辽沈战役胜利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锦州被顺利拿下,这也让国共双方的态势发生了重要的颠倒,成为了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图片

当时,苏静受命去了解第三纵队攻打义县的作战情况,发现将士们为了顺利接近义县高耸的城墙,在城墙周围挖了很多的交通壕。

通过这些交通坑道,他们便可以十分隐秘地接近敌人,减少伤亡,高效地赢得作战胜利。

最终,义县的部队在1948年的10月1日发起了总攻,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就顺利攻克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

图片

这一作战方法给苏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义县战斗之后马上就将这一战略报告上去,但是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苏静心里很是担心,怕出现意外,便专程赶回了锦州,再度报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这一策略的有效性,终于让交通坑道近迫城墙的方案得到了实施,最终顺利地拿下了锦州。

图片

当时,在攻打锦州的部队中,有三分之二的兵力都被派去挖掘交通壕。

士兵们在锦州城墙下挖掘了密密麻麻的通道,国民党的守将从墙头往下一看,便知道自己已经被彻底包围,胜利无望了。

同样是身赴前线,收集第一手的情报,遭受阻碍后仍能冷静地想办法,让自己的计划被采用,得到实施,最后顺利地赢得了作战胜利。

苏静在这场战斗中可谓是用尽了自己的浑身解数,还让将士们的优秀作战经验形成模式,得到二次利用,是个人与群体的双重成功,难怪他会将此视为自己最大的作战功绩了。

图片

最后说到苏静之所以会在纪登奎对于“九一三”事件的调查中,得到网开一面的处理。

这除了是因为他之前在抗争中贡献突出,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也在于他和“101”确实没有紧密的私人纠葛。

他从来不谋求与什么大人物建立太过密切的联系,做事情总是从大局出发,看能不能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也从并不贪图个人的私利。

图片

在战争年代,他跟着红军和八路军天南地北地打战,鞠躬尽瘁,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

在建国之后,他也一直忙于我国的军队建设,同时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他的淡泊名利、谦虚低调、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平易近人是得到了身边人一致认可的,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有人说他是鲜为人知的儒将,品德高,做事能力强,十分注重细节,一生谨慎,又文又有节,但是人们对于他和他所创造的历史却所知甚少,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