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在17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暨農畜產業(衍生品)大會在大連舉辦,在會議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針對國內生豬養殖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做主題演講,他認爲,基於整個肉類消費結構和產能變化來看,7億頭左右出欄量就可以達到供需滿足的狀態。企業的重點逐漸轉向降本增效,帶動整個產業生產基礎效率的提升。

以下爲實錄全文:

從核心要素來講,從2002年開始,發現歷來的豬週期都在豬肉下行週期疊加的一些其他的要素,比如說豬瘟、環保歸置等因素,單純由於豬肉價格下跌導致的產能調節,相對來講,就是整體窄幅波動,或者波動不明顯的週期,當前是符合豬週期本身的規律,但是每一輪豬週期引發的核心要素都是不同的。

從母豬產能變化來看,從去年4月份到12月份有一定程度增加的態勢。去年累計增加的幅度跟今年累計增加的幅度基本上是相同的。

未來我國到底是需要多少頭豬,到底需要多少量的豬肉,可以滿足基本的供需平衡?生產者有一定的利潤,消費者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有足夠的豬肉,基於整個肉類消費結構和產能變化來看,7億頭左右出欄量就可以達到供需滿足的狀態。企業的重點逐漸轉向降本增效,帶動整個產業生產基礎效率的提升。

從四季度開始,會帶來明年下半年以及2025年相對一個相對的短期市場行情的一個小週期,小週期就意味着行業平均水平是處於一個常態的,很多人對於豬價討論,以非洲豬瘟討論新一輪豬價上漲的水平,全行業的平均成本由當前16.5元,降低到14—15元之間,即便高點達到18元,也可以達到每頭豬盈利在200—300元的水平,在新一輪週期要以新的眼光來看待它的特徵。生產成本來講,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總體還是呈現下降的狀態。

另外一個,二次育肥爲什麼明顯下降,一個明顯特徵就是豬價跌到波谷,未來兩三個月會持續的反彈。另外,豬價持續上漲階段,未來也是持續上漲的行情,纔會引發二次育肥的狀態。去年在10月份有500萬頭二次育肥的狀態,今年是一個低位窄幅的特徵,所以不會有這樣的狀態。有利時機是10月中旬之前,所以四季度出欄的節奏在11月份之後逐漸迴歸常態。從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植物油的需求帶動了動物油的需求,才帶來需求的增加。

從今年出欄活重變化來看,是高於去年的同期的,從1季度開始逐漸的回落,2季度回落到全年相對較低的水平,3季度開始逐步開始增加。

屠宰量來看,定點屠宰有一個可以預判未來豬價的一個有效指標,2季度屠宰量在2500萬頭以內,會出現一個增長。7月份是一個豬肉需求的高峯期。

剛纔提到了規模化水平的提升,是當前生產穩定的一個核心要素,特別是從2021年以後,一個是規模化水平得到快速的發展,規模化水平提升的百分比都是類似的,都是提升了16個點左右。

核心主體是有差異的,整個市場份額還是會具體的增加,就預示着整個未來產能波動的範圍會有所縮窄。從今年養殖盈利來看,1—7月份是小幅度虧損的,10月下旬也有一個小幅度虧損。一個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種情況之下,產能調減幅度是相對較小的,低於行業的現行水平,會帶來產能較大的幅度調整。

跟虧損時間也是有一定的關係,明年上半年可能依然出現虧損的情況,尤其是一季度,整個產能調節的速度可能會加快。

從消費來講,從宏觀經濟來講,是宏觀經濟帶動了人均GDP,包括居民收入等要素,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從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的角度來講,人口的數量去年出現轉折點,同時核心消費人口數量從2016年出現轉折點。

從絕對的剛性消費需求來講,是呈現總體穩中趨降的消費趨勢。豬肉消費會呈現明顯季節性的特徵,同時消費的特徵也導致每年豬價的高點都會出現國慶和中秋之前,元旦之前是一個次高點。

從最近幾輪豬週期的特點來看,在豬價結束下面的波谷之後,沒有了產能調減,而是快速進入上漲週期,下降週期的時間是明顯高於上漲週期的,就意味着新一輪週期更多的是產能質量的調整,以及產能結構的調整。

在豬肉下行的時候,要把握好產能的發展戰略,及時將整個管理的重心轉移到整個生產管理上。從利潤週期來看,每一輪豬週期都有特點,我們要把握每一輪可以影響產能變動的核心要素。

從預判未來豬肉價格角度來講,從今年短期來看,我覺得影響豬價的要素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去年下半年整個產能的變化,以及今年前三季度,重點是二季度的仔豬的供給量,儘管今年的飼料的量總體是呈現下降的趨勢,但依然呈現高位。同時今年單月的飼料產能創了歷史新高,今年四季度達到歷史高位,可以預計供給是比較充裕的。

從生產方式、形態、結構、宏觀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新一輪豬週期都呈現新的特徵,同時按照目前這個要素來看的話,還不具備豬週期轉折的變化的前提條件,在沒有新的一些外部影響因素之下,可能就會呈現這種小週期組成的大週期。

所以,從總體來看,後期整個產能變化,還是受生產經營資金穩定性的影響,明年上半年是影響後期豬週期是否出現較大轉折的核心要素,新一輪豬週期已經發生了變化,要把整個發展戰略重心及時調整,可以有效地應對低位震動下的價格波動風險,以上就是我的報告,不足之處歡迎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戴明 SF00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