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那點事兒

貴州茅臺作爲醬酒龍頭企業,近日將飛天茅臺出廠價提高至千元,背後的原因在於提升企業業績。近年來醬酒企業業績快速增長,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諸多頭部醬酒企業紛紛擴產。

據商業那點事兒小編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6家醬酒頭部企業進行擴產,共增加產能近5萬噸。在大酒企忙擴產的同時,部分中小醬酒企業投產量卻有所下滑,甚至出現停窯、休窯的情況。

今年投產季,郎酒天富生態釀酒區投產新增1萬噸產能;到2030年,郎酒醬香目標年產達10萬噸,儲酒過50萬噸。貴州茅臺醬香系列酒柑子坪生產區域也建成投產,新增產能7200噸產能;貴州珍酒今年投產量增加5000噸。此外,貴州安酒表示今年將下沙4萬噸;國臺酒宣佈下沙投產2萬噸。

貴州茅臺作爲醬酒龍頭企業,從未停止擴產步伐。貴州茅臺發佈的《關於投資建設茅臺酒“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的議案》顯示,貴州茅臺擬投資約155.16億元用於茅臺酒“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後可新增茅臺酒實際產能約1.98萬噸/年,儲酒能力約8.47萬噸。

企業擴產的背後是銷售目標,郎酒相關負責人向小編表示,郎酒將實施新的“351工程”,到2025年,超級大單品青花郎單品銷售過100億元,2030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表示,頭部醬酒企業加大擴產是由於需求出現增長乏力,加大投產以此來爭搶市場份額。

醬酒行業在經歷快速發展後,目前正在從跑馬圈地時代逐漸進入存量競爭時代。隨着頭部醬酒企業加強擴產,中小醬酒企業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壓。同時,部分中小醬酒企業因生產成本較高、利潤空間較小,難以維持正常生產經營。

有機構預測今年仁懷產區投產將減少40%左右,醬酒整體產能預計減少量在15%-25%。醬酒產量下滑的背後,是市場上“小散弱”醬酒企業被清理整治,行業集中度加劇。

以醬酒核心產區仁懷爲例,在聚焦白酒行業“小散弱”方面,仁懷市從2021年起大力實施白酒產業綜合治理三年行動,目前完成清理整治退出622家、實施就地改造提升949家、完成117家兼併重組做大爲16家。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目前部分中小型酒企出現停窖、休窖的情況,這是市場增速放緩後,企業對於增長預期信心不足的表現。

事實上,部分中小型醬酒企業以貼牌爲主。據瞭解,貼牌酒產品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這就使得市場上所售醬酒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商家會利用貼牌醬酒進行造假、以次充好,在影響醬酒市場良性發展的同時,也擾亂市場秩序。

面對這一局面,遵義市酒業協會發布了《關於規範定製(貼牌)酒生產銷售行爲的通告》,進一步規範貼牌酒包裝及生產、報備工作。

一邊是協會出臺政策治理,一邊是醬酒頭部企業增加產量搶佔市場,部分貼牌企業選擇退出市場。

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則認爲,過去“醬酒熱”特徵是茅臺鎮中小醬酒企業以定製酒和貼牌銷售爲主。伴隨着貴州省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整治市場秩序、強化釀酒環境保護以及酒廠規範化治理形成大浪淘沙效應,近年來諸多中小酒廠逐步出局。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沈萌表示,中小醬酒企業缺少足夠的品牌吸引力,因此無論是銷售還是現金流都出現巨大障礙。頭部醬酒企業利用品牌和資源優勢,形成集中度,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除盲目入局的泡沫化資本。

中小醬酒企業藉助過去幾年醬酒全國化紅利,實現了快速發展,但由於自身品牌價值不足、優質產能有限,在目前醬酒增速放緩背景下,不少企業正在逐漸邊緣化。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醬酒熱潮仍在持續。今年醬酒市場競爭逐漸加劇,行業“馬太效應”凸顯,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二三線醬酒品牌發展空間,二三線品牌急需實現突破。

事實上,醬酒在一個生產週期內,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後,還要再存放5年纔可以在市場上銷售。因此,頭部醬酒企業雖然加大投產,但距離真正的醬酒產能釋放還需要3-5年左右時間。

業內人士分析稱,雖然頭部企業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但在頭部醬酒企業產能釋放之前,中小醬酒企業可以拒交細分市場、提供個性化產品、創新營銷模式等方式,尋求發展機會。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在存量加壓市場環境下,中小型醬酒企業還是應該回歸專業原酒釀造,或者開展新零售、定製等新模式創新。利用自身小而美的特點做酒莊營銷,開展消費者價值服務,提升產品差異化,規避與大企業正面競爭,從而獲得新增長機會。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